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星期后,唐生智宣布代理省长,废除省宪,解散省议会,并向广州革命政府靠
拢。国民政府立即委任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前敌总指挥。这时效
忠于赵恒惕的湘军开始分两路会攻长沙。唐生智力不能敌,放弃长沙,退守衡阳。
5月,国民政府首先派出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购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前锋先行入
湘,随后,第四军第十、十二师和第七军一部也相继出发。序幕拉开,震撼中国历
史的南北大决战开始了。
周恩来亲手组建的叶挺独立团是中共第一支武装队伍。叶挺是著名的粤军将领,
担任过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1924年孙中山派他去苏联学习,同年12月在莫斯科参
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到国内,11月担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该团刚成立时,共
2000多人,连以上军官多是共产党员,周士第、卢德铭等都在这个团内工作。独立
团从肇庆、新会出师经过广州时,主持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在叶挺家里
召集团内党员干部开会,向他们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北伐的有利条件,说明独立团担
任北伐先遣队的任务,要求大家加强政治工作,注意发动群众,注意统一战线工作,
很好与友军团结,作战要勇敢,要有牺牲精神,要起先锋作用、模范作用、骨干作
用。最后,周恩来满怀豪情地激励大家说:“饮马长江,武汉再见。”
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次
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1日,蒋介石下达“北伐动员令”。
7月4月,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指出这次北
伐的任务和目的是“剿灭卖国军阀之势力,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7月9日,烈日灼灼,军旗飘飘。广州东校场上,正在举行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
大会。党政军负责人出席大会,10万军民激情洋溢,“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
建军阀”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庄严辉煌的主席白耸立在北端,孙科高举着孙中山遗
像站在中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分悬两边。
誓师典礼开始,由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岂授印,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吴稚晖授
旗,蒋介石宣誓并发表演说。他说:
今日是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的口子,亦是本总司令就职的日子。本总司令
自觉才力绵薄,为中国国民革命的前途负如此重大的责任,惶恐万分。但是,北洋
军阀与帝国主义,已重重包围我们、压迫我们了,如果国民革命的势力不集中统一
起来,一定不能冲破此种包围,解除此种压迫。所以本总司令不敢推辞重大约责任,
只有竭尽个人的天职担负起来,以生命交给党、交给国民政府、交给国民革命军多
位将士。自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接着,蒋介石下达了各路兵马的任命,所任都是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极一时
之盛。
正是:
芸芸兵士争效命,
一将功成万骨枯。
要知北伐将领姓甚名谁,且看下回。
第三十六回
合作北伐健儿逞英豪 孙吴自何强兵如山倒
却说在誓师大会上,蒋介石宣布,北伐军以加伦为军事总顾问,李济深为总参
谋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下属各军序列为: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第二军军长
由谭延岂兼,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第四军军长由李济深兼,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第
六军军长程潜,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
同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宣告成立。总司令下设参谋长一人,由国民政府军
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兼任;总参议一人,由蒋介石留学日本同学张群担任;
设高等顾问若干人。由蒋介石制定、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
纲》规定,凡国民政府下之陆、海、空各军,均归其统辖;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对
国民政府与中国国民党,在军事上完全负责并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出征动员令下
后,即为战争状态,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指挥,
秉其意旨,办理公事。
国民革命军是国共合作的军队。军事指挥权虽大多在国民党将领手中,政治干
部则主要由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担任。在战争形势紧张,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就
连蒋介石的婉系第一军,’也重新实行党代表制,并且不反对在“中山舰事件”中
被逐出的共产党员回到军中继续任各级党代表。北伐开始时,共产党员李富春任第
二军副党代表,朱克靖任第三军副党代表,林伯渠任第六军副党代表,郭沫若为总
政治部副主任,李一氓为总政治部秘书,孙炳文为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聂荣
臻作为军委特派员,到北伐军中做联络工作。
此前,被任命为总司令部副官长的张治中曾向蒋介石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为
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局面,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最好请周恩来担任。”
蒋介石不以为然,说:“我已决定由邓演达充任。”
张治中力陈己见:“邓可以带兵或干其他工作。周恩来历任黄埔军校和东征军
的政治部主任,经验丰富,干练多才,为国民革命之大业计,此职还是由周恩来担
任最为适宜。”
“我已做决定,不好改变,”蒋介石有点不耐烦地说。“总部财政委员会主任
尚未定人选,你可以试着征询周的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充任。”
张治中想,财政委员会主任虽不是十分重要的职务,但如果周恩来答应担任,
也能更好地体现两党合作的精神,便向周恩来转达了蒋介石的意见。不料周恩来一
听,当即拒绝了。
张治中认为周恩来是很好合作的人,而蒋介石偏偏拒用,极不以蒋之决策为然,
觉得北伐军统帅部没有周恩来参加,是一大遗憾。
张治中原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育长,与周恩来、恽代英、熊雄、高语罕等共产党
人往来密切,思想左倾,言论激烈,渐为右派所不满,背后给他赠送“红色教官”、
“红色团长”的绰号,并把他和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合称为“黄埔四凶”。后
来,张治中向周恩来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周说:“我个人表示欢迎,但
要请示组织才能决定。”过了一些时候,周恩来正式回复说:“中共方面当然欢迎
你入党,不过你的目标较大,国共两党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所
以此时恐有不便,不如等待适当时机为宜。但中共保证今后一定支持你,使你的工
作好做。”
再说7月27日天气晴朗而炎热。插满青天白日旗的列车载着无数士兵朝北开去。
汽笛长鸣,“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一路响起,蒋介石率部出发了。随行的有
加伦将军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团和司令部全体人员。
加伦即布留赫尔,是一位精于谋略的军事家,既帮助过冯玉祥,也帮助过蒋介
石东征。踏上北伐征途之前,他专门找到周恩来,让周帮助制订北伐的军事计划,
同时向周请教一个政治问题:在北伐战争过程中,是帮助蒋介石呢?还是削弱蒋介
石?为答复这一问题,周恩来专程跑到上海,郑重请示党中央。那时陈独秀正在生
病住院,与世隔绝。他不识时务地在《向导》周刊发表反对北伐的文章,受到党内
同志和各界的批评,更遭到张静江、蒋介石的攻击,使他颇感失意,情绪消沉。因
此,他对加伦提出的问题不想答复,一反往日独断专行的“家长”作风,竟然不负
责任地说:“你们开个会研究好了。”中央开会时,也没有认真讨论,最后由主持
工作的张国焘说了摸棱两可的两句话:“北伐中我们的方针就是既反对蒋介石,又
不反对蒋介石。”
后来,周恩来曾沉重地回忆起当时中共对蒋介石所采取的自相矛盾的态度所造
成的后果:“在北伐战争中,一直到国民党三中全会前,对国民党的方针是不明确
的,结果就是客观上帮助了蒋介石,而助成蒋介石地位的提高。”
再说蒋介石率司令部全体人员和苏联军事顾问团北上,途经韶关、乐昌、郴县、
来阳、衡阳、株州等十余个城镇,历时半个月,于8月11日抵达一个月前已被北伐军
占领购长沙。蒋介石所到之处。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到达长沙时,已是凌
晨3时,但长沙5万余欢迎群众,在中共的组织下,从炎热的中午一直等到次日凌晨
3时,热烈欢迎北伐军总司令的到来。蒋介石感激地说:“此次国民革命军自广州出
发至长沙,沿途民众放爆致敬,商店公平交易,迷路者则为之指引,任重者则为之
分担,疲者设凳。渴者给茶,饥者授食。其对全军(彳奚)来与助之诚意,盖有如此
者。”
这时。第四、七、八军沿泪罗江与吴佩孚北军相峙,战事处于停顿,第一期作
战宣告结束。第一、三、六军也开始抵湘赣边,准备投入战斗。贵州军阀彭汉章、
王天培和江西军阀方本仁先后来归。分别被暗中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十一军。
孙传芳多次来电表示中立,条件是蒋介石必须反共、铲除“过激党”。
蒋介石到长沙的第二天晚上,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第二期作战计划。
蒋介石说:“我来长沙以前,有人主张放弃攻取武汉,将主力转攻江西孙传芳,
旨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实质是将北伐转为守势。请问各位有何高见?”
李宗仁立即发言:“此议十分不妥。此时应乘吴佩孚于南北两战场(同北伐军作
战和同冯玉祥国民军作战)难以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