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国电影新浪潮-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事始于女秘书芭芭拉优雅轻松地去上班,她的自在自信使人觉得这是部文艺片。不过,电影风格陡然转变,她的老板朱利安在湖边打猎,突然,芦苇声、脚步声,一个不知名的打猎者回头刚说:“是你——”脸上便中了一枪。这边,男主角朱利安准备回城,却发现朋友的车停在一旁,他顺手把敞开的车门关上。    
    警察调查湖畔男尸,约谈死者的好友,也就是同在凶杀地点打猎的朱利安。朱利安接到匿名恐吓电话,称其妻为荡妇,也告之死者为其妻的情夫。朱利安回家不久,发现妻子已中枪死亡。正在排练业余地方戏的女秘书芭芭拉乃自告奋勇帮忙调查。过程中,又死了一个小戏院的售票女人、一个夜总会的老板,所有谋杀似乎都指向朱利安。但是芭芭拉终于查到真凶是朱利安的律师。于是她和老板与警察共布了一个局,引诱凶手自承杀人行为与动机。    
    芭芭拉终于嫁给了朱利安。    
    特吕福正在和范妮谈恋爱,所以努力想把范妮拍成勇敢、强悍、积极的女性。范妮说话节奏快,与朱利安角色的斗嘴吵架谐趣而令人莞尔,个性处理方式颇似霍克斯的演员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或芭芭拉·斯坦威克(Barbara Stanwyck)。至于打情骂俏的情侣侦探几乎像是《瘦影人》(The Thin Man),后台排练的情节似乎又在向特吕福自承晚年最喜欢的刘别谦及To Be or Not To Be致敬。然而,除了这些喜剧类型外,许多细节却宛如希区柯克电影。如:    
    ——芭芭拉在雨中开车去尼斯查案的镜头,颇似《惊魂记》中雅内·利开车沉思的镜头。    
    ——戏院售票员被杀的场面,只见帘子翻开,他从后面踉跄走出,到旁人面前,才因倾倒而露出后背插了一把尖刀。这个情节与《国防大秘密》(39Steps)、《擒凶记》(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几乎一样。    
    ——无辜的男人无缘无故被卷入其没有犯的案子。    
    ——芭芭拉自告奋勇身历险境去查这查那,不过是要证明她对朱利安的爱,这点又颇似《后窗》中格雷丝·凯利(Grace Kelly)。    
    ——警察与朱利安、芭芭拉共布一个局,使律师急于毁灭证据,却因此不打自招。这一点又袭自《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综合来看,特吕福是想将神经喜剧的因素掺杂在黑色电影的类型中,所有黑色电影应有的因素因而全部到位(环境上的夜总会、妓院,以及藏污纳垢的赌马场、侦探社、警察局、律师事务所;道具上的长枪、短枪、刀、密室、指纹、尸体;视觉上的高反差阴影、大雨、小雨、偷窥观点;角色上的女秘书、受冤屈的嫌疑犯、警察、律师、摄影师、蛇蝎女子、最不可能的凶手;叙事上的倒叙、凶手自白)。不过,特吕福以及新浪潮这批创作者不会甘心只作类型演练的。所以《激烈的星期日!》与类型脱轨的地方,往往是这部电影的最有趣之处,也是特吕福个人色彩最明确的注脚。像朱利安对女人的腿部的恋癖(fetish),这在《最后一班地铁》中可见(幕后导演爬楼梯时要妻子先上,这样他才可以欣赏她的腿),或《爱女人的男人》及《黑衣新娘》透露对女人交叉腿部的性幻想。芭芭拉知道他的癖好还故意在办公室前面的窗前来回走了一圈开个玩笑。至于律师凶手最后的告白,更指引特吕福一生最爱说的:“Women are Magic!”凶手的大限已至,他的绝望有如《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中陷入桃色陷阱的侦探,大祸临头的行凶告白竟带有悲剧的况味。    
    这是特吕福最后一部作品,比起前两部而言,真是一个游戏小品。但是在轻松娱乐之余,其精简及控制得宜的形式,以及随心所欲、行云流水的叙事,显现他的大师身段。这时,评论界已发展出特吕福风格的形容词Truffautian或Truffautesque,媲美希区柯克或刘别谦笔触(Hitchcockian,Lubitsch touch)。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