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成了一个强国。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代里,没有任何人能像斯大林那样长时期地握有那样大的 权力。特别是随着他的年纪和权力的与日俱增,孤立和猜疑成了他首要的防御武器。在国家 不断前进的同时,一些不祥之兆已经显露出来。
苏联人在哀悼斯大林的同时,似乎掺杂着另一种感觉,即觉得俄国的一个时代已经到了尽头 ,新的时代正在开始,这个时代将与前一个时代有所不同。总之,随着斯大林的逝去,一个 时代结束了,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该超越这个伟人而跨入新的里程。
3月6日凌晨,莫斯科电台宣布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同一天,朱可夫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 ,并同时负责苏联陆军部队。斯大林的去世和朱可夫的重新起用,在时间上安排得如此紧密 ,使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产生了种种猜测和疑问。无论怎么说,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天绝非巧 合。朱可夫新的发迹与斯大林的死很有关系。
朱可夫回到莫斯科后,使苏联军事机关获得了巨大力量,也使因斯大林去世而暗淡无色的苏 联政府增色不少。无须置疑,这对当时稳定军心和民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发生的第一件重大事件,就是贝利亚及其一批秘密警察官员被捕。
贝利亚长期担任内务部长的要职,他是秘密警察的总头目。党和政府要员的一举一动,几乎 都逃不过他的耳目。从某种情况来说,贝利亚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
从外表看,贝利亚是个体态十分臃肿的人,一张浮肿、虚胖的脸上总是戴着一顶松松垮垮的 软帽。他的外套特别肥大,穿在身上晃晃荡荡,活像码头上的一个搬运工。可是在这一副邋 邋遢遢的外表里面却充满了常人所少有的机敏和精明,同时还隐藏着一个不讲原则、毫无同 情心的无耻灵魂。谁也无法统计,在他那双无形的手里杀死了多少无辜的人。正因为如此, 大家既恨他又怕他,他就像一个阴魂一样,出没在克里姆林宫里,以及各种各样的聚会上。
朱可夫对贝利亚早有仇恨,他始终认为,1946年他之所以被贬职,祸根就是贝利亚派秘密警 察诬告了他。
此时,贝利亚想趁斯大林的去世夺取政权的计划败露。朱可夫当然不能错过这一难得的下手 机会。他立即与布尔加宁、华西列夫斯基和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一起讨论对策,决定采取 特殊手段逮捕贝利亚及其同伙。
由于在莫斯科军区中没有可以信赖的部队完成这一极为重大而又极具风险的任务,他们秘密 地从朱可夫呆过的乌拉尔军区中调来两个近卫师,这两个师无疑是绝对忠于朱可夫的。
逮捕贝利亚的决定,主要由赫鲁晓夫策划、由马林科夫出面,预定于6月26日在一次中央委 员会全体会议上动手。
贝利亚不同于一般的人,他是内务部的负责人,是秘密警察的总头目,克里姆林宫内有一支 相 当大的武装警卫队由他领导,主席团的卫兵都是忠于他的。每次召开会议,他的随从都会坐 在会议室隔壁的房间内,所以事情相当棘手,一旦稍有疏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赫鲁晓夫只能依靠军队帮忙。先前,赫鲁晓夫让空军司令员莫斯卡连科和另外5位将军执行 拘留贝利亚的任务。后来,经马林科夫建议,又把参与此事的圈子扩大,其中包括朱可夫和 其他10位元帅和将军。
按内务部原来的规定,所有的军人在进入克里姆林宫时都不准携带武器,并受到严格检查。 这次会议之前,布尔加宁出面破例允许元帅和将军们随身携带他们的腰佩武器。
会议按预定计划召开。朱可夫他们呆在另一间房内,只等马林科夫发出信号,他们就一齐动 手。
这次会议从表面上看与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的心却好像都提到了嗓 子眼儿上,而贝利亚却若无其事。会议刚一开始,马林科夫便突然宣布:〃我们现在讨论贝 利亚的问题。〃当时贝利亚紧挨在赫鲁晓夫的右边坐着,他吃惊地张大嘴巴,紧接着抓住赫 鲁晓夫的手,疑惑地问道:〃尼基塔,是怎么回事呀?你们在嘀咕些什么呀?〃
第十八章政坛风云(4)
赫鲁晓夫像法官宣判似地厉声回答:〃注意听吧,你很快就会知道的!〃接着他就发言,历 数了贝利亚的罪恶活动和阴谋企图。接着布尔加宁和与会的每一个人都发言谴责了贝利亚的 罪行。
会议本应由马林科夫总结并宣布对贝利亚的处置,但是事到临头,马林科夫却害怕得不知所 措,致使会议长时间地停顿而没有结果。赫鲁晓夫见势不妙,立即要求发言,他按事先商讨 的意见,建议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解除贝利亚的部长会议副主席、内务部长以及他担任的一切 其他政府职务。此时的马林科夫仍然没有从恐慌中解脱出来,他好像忘记了提议付诸表决的 程序,而是稀里糊涂地按了一下秘密电钮,向隔壁房间发出了信号。
朱可夫第一个走进会场,紧跟其后的是莫斯卡连科等10位杀气腾腾的将领。
马林科夫用一种微弱的声音向朱可夫说:〃作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我要你们把贝利亚先 关进监牢,以待调查对他进行的控诉。〃
朱可夫怒视贝利亚,似乎要把千仇万恨都凝聚在一句话上,他冲着贝利亚大声喝道:〃举起 手来!〃随后,所有的元帅和将军们都打开了他们的手枪皮袋,以防贝利亚的反抗。几乎在 同一瞬间,贝利亚迅速去摸他的公文包,而旁边的赫鲁晓夫则赶紧抓住了他的手臂,于是贝 利亚无奈地缩回了手。
贝利亚及其同伙被捕后开始被秘密关在莫斯卡连科的司令部地堡里,直到1953年12月24日才 宣布对他们处以死刑。
贝利亚事件后,朱可夫被提升为党中央委员会的正式委员。随之而来的是,原属贝利亚领导 的政治警察的地位下降了,军队的柱石作用得到了重新承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朱可 夫在军队地位的恢复,军队中政治军官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职业的军事长官获得了全部权力 ,1955年,连一级取消了政治军官的职位,代之而起的是一长制的推行。
在朱可夫的军事生涯中,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军事一长制〃的立场。他始终认为,国家的文 职当局必须放手让军事司令员来处理部队的事务,而不要让政治委员来干涉。
在朱可夫这一坚定而又大胆的观念指导下,苏联的军事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军队中党的 观念淡化了,政治思想束缚解除了,军官们可以提出过去禁止提出的许多问题,军事指挥员 从30年代以来第一次成为唯一出头露面的人物。
这种情况尽管使军事指挥员获得了信心和力量,尽管他们从心底里仍然坚定地忠于党,但是 党的机关和一些政治敏感者却意识到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倾向,是对党的领导权的严重挑战 。
1956年1月,在莫斯科军区一次党的会议上,朱可夫极力强调要维护军队司令员的特权,他 说:
〃在莫斯科军区,有人企图对司令员的正式活动在党的会议上加以批评。这种企图是应该谴 责的。我们的任务是对指挥员权威予以全面加强,对于严格要求部下的军官和将军要给予支 持。〃
后来,他又在政治工作人员的会议上主张,政治工作者要先做军人,然后做理论家。他说 :
〃宣传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而且在于对其实际的执行作出贡 献。宣传工作的理论方面应该给予与军队的实际任务联系着的问题……以更多的地位。一个 不懂得军事责任的政治官员,就不能应付他面临的各种任务。〃
1957年4月,苏共中央公布了一项《对苏联陆军和海军中党组织的指令》。文件虽然原则地 强 调了军队中党高于一切的地位,以及总政治部作为中央委员会的一个部门,具有独立的地位 。但是在具体指令中,却规定了〃军事司令员对军事训练和政治训练两方面都要负责〃,〃 不容许在党的会议上对司令员的命令和规定提出批评〃。这一内容,显然是朱可夫思想的具 体体现。
随着这一思想的发展,军队中政治工作的地位逐渐下降,有的甚至完全停止了。军人对政 治学习、思想教育和党的领导越来越不感兴趣。代之而起的是大家都集中精力从事军事专业 ,掌握新的、复杂的军事技术和探索未来战争的手段和方法。军队中的政治干部受到了冷遇 ,人数锐减。政治机关的权限也受到限制,使它的职能仅仅局限在政治教育方面。
朱可夫所推行的路线,不管其最终目的是什么,但客观上则明显地削弱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否定了党的工作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这不能不引起赫鲁晓夫总书记的警觉和不满,因为他自 己的权威正是建立在党的各级权力基础之上的。但是斯大林死后,继承权的斗争还没有获得 最后结果,朱可夫的支持还举足轻重,赫鲁晓夫不会为此与朱可夫摊牌。相反,他对朱可夫 给予 了最大的尊敬和特殊的待遇,并将他选进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果然,当1957年赫鲁晓夫与反 对派作殊死较量时,朱可夫给予了他至关重要的支持。
贝利亚事件之后,在苏共上层围绕国家建设的方针问题,出现了重大分歧。
1953年8月,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在最高苏维埃的一次会议上答应不久要实行一种新的经 济政治政策,更多地注意消费商品的生产。这一宣告立即得到公众的支持。
第十八章政坛风云(5)
但是这一计划却遭到赫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