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拉着朱可夫走近地图,〃这是入侵地区5月30日的情况图,〃他指着地图说:〃在这一带 ,日军长时间地对蒙古边防人员进行小规模的挑衅性袭击,而在这一带,日军的海拉尔警卫 部队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并袭击防卫哈勒欣河以东的蒙古边防部队。〃
〃我认为,〃伏罗希洛夫接着说:〃这里孕育着严重的军事冒险。无论如何,事情并没有到 此结束。你是否可以立即飞到那里去,如果需要的话,把部队的指挥权接过来?〃
朱可夫坚定地回答:〃我马上可以起飞。〃
〃非常好,〃伏罗希洛夫满意地说,〃你乘坐的飞机下午4点可准备好,在中央机场。你到 斯莫罗季诺夫那儿去,在那里你可以拿到必要的材料,同时商量一下今后同总参谋部的联系 问题。派给你几个专业军官,在飞机上等你。再见,祝你成功!〃
离开伏罗希洛夫后,朱可夫即驱车赶到总参谋部,见到代副总参谋长斯莫罗季诺夫。斯莫罗 季诺夫桌上摊着和人民委员一样的形势图。他同朱可夫详细商量了今后的联系问题。最后, 他对朱可夫说:〃我请你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弄清当地的情况,然后,坦率地告诉我们你的 意见。〃
第五章飞赴远东(3)
下午4时,朱可夫及随行人员离开莫斯科,飞往蒙古方向。一路上朱可夫抓紧阅读战情通 报,同参谋们交换意见。在边境城市赤塔停留时,朱可夫听了当地军区领导关于最新敌情的 介绍。6月5日晨,他们到达距前线120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克,这是相当于前敌指挥所的57 军司令部所在地。朱可夫对前敌指挥所设在距前线这么远的地方不满意。经过初步了解,朱 可夫更不满意了。他发现军的领导大都不了解真实情况,主动性很差,思想也很麻痹。军的 领导中,除了政委尼基谢夫外,没有人到过发生冲突的地域。
朱可夫问军长费克连科,他是否认为可以从距战场120公里以外的地方指挥部队。费克边科 回答说:〃我们坐在这里,当然是远了一点。可是,在发生冲突的地域我们在作战方面尚未 做好准备。前面电话电报线路连一公里都没有架设,也没有现成的指挥所和着陆场。〃
战备如此之差,是朱可夫没有想到的。他强忍着不满问,〃面对这种情况你们准备怎么办呢 ?〃
〃我们准备派人去搞木料,然后着手构筑指挥所。〃
朱可夫实在听不下去了,他建议军长和他一起立即到前线去,在那里仔细研究一下情况。但 费克连科借口莫斯科随时可能来电话找他,便让政委陪朱可夫去。朱可夫对这样的军官实在 是看不起,便由政委尼基谢夫陪同前往前线。
尼基谢夫是个十分称职的政委,他对全军人员的情况很熟悉。朱可夫在他的陪同下,在前线 地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对发生冲突地域内的地形观察,与苏蒙部队指战员谈话,朱可 夫对已发生的战事的性质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日军的作战能力心中也有了数。同时 ,也发现自己一方军队存在着对日军缺乏周密侦察的缺点。
通过对各种情况的分析,朱可夫敏锐地认识到,这不是一般的边境冲突,日军并未放弃其侵 略苏联远东地区和蒙古领土的野心。他预测,不久会发生大规模的战役。
朱可夫对形势及双方兵力全面考虑后,得出结论认为,苏军第57独立军驻蒙古的兵力无力阻 止日军的军事冒险,特别是如果日军同时在其他地域和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话,该军就更无 能为力了。
朱可夫回到塔木察格布拉克的指挥所后,同军领导详细交换了情况及自己的看法。然后,朱 可夫向伏罗希洛夫写了报告,详细汇报冲突地区的情况及对敌我双方考察后的结论,并提出 了苏蒙军队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坚守哈勒欣河东岸的阵地,同时准备以纵 深进行反突击,击溃来犯之敌。
报告通过电报发出后,第二天便收到了回答。伏罗希洛夫与斯大林商量后,完全同意朱可夫 对情况的判断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同一天,伏罗希洛夫发布命令,解除费克连科第57特别 军军长职务,任命朱可夫接任军长。
苏军统帅部对这次战役十分重视,遵照最高统帅的指示,对朱可夫是有求必应,全力保障。 例如,朱可夫要求加强空军力量,增调不少于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的兵力。仅过了24小时 ,总参谋部就来了通知,明确表示同意朱可夫的要求。增派的空军力量中,还包括21名荣获 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领队的是朱可夫在白俄罗斯军区就很熟悉的著名飞行员斯穆什克维 奇。同时还送来了新型飞机,即当时十分先进的N…16和〃欧〃型飞机。这些荣获苏联英雄 称号的飞行员们的确是骨干力量,他们自发地承担起大量的训练教育工作,把作战经验和飞 行技巧传授给新来的青年飞行员,促进了空军战斗力的增强。这一点在同日本的空战中表现 得十分明显。
6月22日,苏、日空军在蒙古上空爆发激烈的空战。苏军参战的有96架歼击机,日军为120架 。尽管苏空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苏空军的不少英雄飞行员参加了此次空战,他们技术好 ,敢拼命,结果给日本空军造成沉重的打击,取得了第一次空战的胜利。6月24日,日本空 军再次进行密集袭击,但又遭到失败。日军指挥部一看情况不妙,顾不得编队,急急忙忙地 将日机撤出战斗。
两次失败后,日军仍企图夺取冲突地区的制空权,日军指挥部把在中国作战的所有部队中最 优秀的空军力量调来参战。6月26日,近60架日机进攻苏军阵地,在蒙古贝尔湖上空与苏军 发生激战。这次空战十分激烈、残酷,双方都出动了最强的阵容。尽管日军花了血本,但最 终仍未取胜。
在这三次空战中,日军共损失了64架飞机,苏军也有一定的伤亡。6月26日后,空战虽然规 模小了一些,但一直没间断。通过这一系列的空战,苏军飞行员提高了技能,锻炼了必胜的 意志。
日本空军的猖獗活动不是偶然的,它实际上是日军大规模进攻计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 严重挫伤苏空军力量并夺取制空权,以保障其部队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因此,在日 空军行动的同时,日陆军在哈勒欣河地域秘密集结,准备实施所谓的〃诺门罕事件第二阶段 〃的战役。战役的当前目标是:一是围歼哈勒欣河东岸全部苏蒙部队;二是渡过哈勒欣河, 前进至河的西岸,以便消灭苏方预备队;三是夺取并扩大哈勒欣河西岸之登陆场,以保障尔 后的行动。日军指挥部的如意算盘是,7月上半月以快速突击方式完成这一战役,进而在秋 季到来之前结束在蒙古境内的全部军事行动。
第五章飞赴远东(4)
为了实施这一战役,日军把设在海拉尔的第6集团军调到哈勒欣地域,并组成一些预备队。 日本军事当局对这次战役的胜利充满信心,他们甚至把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武官和一些国家 的新闻记者邀请到作战地区,观看他们的〃胜利大进军〃。
7月初,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前夜,苏、日双方兵力对比的情况是:日军兵力38万人,拥有1 35辆坦克,10辆装甲车及225架作战飞机。苏蒙军队兵力只有125万人,要防守哈勒欣河东 岸46英里的战线,兵力比较分散。但苏军的装甲部队处于优势,有186辆坦克和226辆装甲运 兵车,这给坦克部队出身的朱可夫一个施展才华的好机会,朱可夫也得以利用这次难得的实 战机会考验了苏联坦克和战术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7月2日,日本发动了进攻。由于日军在兵力上处于三倍于苏军的优势,日军作战意图是全面 包围哈勒欣河东岸的全部苏蒙军队,进而全部消灭之。他们的作战计划是:用一支强有力的 部队,绕过苏军防御正面,从左侧偷渡哈勒欣河,夺取巴英查岗山,实施迂回包围,从后方 展开猛烈攻击。进攻按此计划开始后,最初比较顺利。日军的步兵和坦克按预定位置插入苏 蒙阵地,一直推进到河边才遇到苏军的狙击。7月2日夜晚,日军开始偷渡哈勒欣河,到7月3 日凌晨已完成了这一行动。然后,他们继续向南推进,准备迅速攻占巴英查岗山,包围河东 岸的苏蒙军队。
7月3日拂晓前,蒙军的苏联总顾问阿弗宁上校到巴英查岗山视察蒙军骑兵第6师的防御。他 出乎意料地发现,日军已乘夜色偷渡了哈勒欣河,正向蒙军骑兵第6师进攻。由于日军在数 量上占优势,加上蒙军准备不足,日军很快占领了巴英查岗山及其邻接地区。蒙军骑兵第6 师撤到巴英查岗山西北地区。阿弗宁上校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便迅速赶到苏军前敌指挥部 ,向朱可夫报告了巴英查岗山一带的情况。指挥部里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因为情况很明显, 从这个地域展开进攻,日军可以丝毫不受阻拦地对苏军主要集团的翼侧和后方进行突击。
朱可夫冷静地分析了日军的意图,立即决定发动三路反攻。坦克11旅由亚科夫列夫旅长带领 从北面反攻;摩托步兵第24团由费久宁斯基上校率领从西北方面反击;摩托装甲第7旅由列 索维伊上校带领从南面向敌人突击。朱可夫命令所有部队接到战斗警报后立即出动,毫不迟 疑地向巴英查岗山前进,并在行进间发起进攻。
兵贵神速。7月3日凌晨,朱可夫和几位助手火速赶到了巴英查岗山地区,连发三道命令:命 令炮兵第185团的重炮营派出侦察群并对日军集结地域发动炮击;命令位于河东岸用以支援 摩托装甲第9旅的炮兵向巴英查岗山上的日军炮击;命令所属苏军飞机接到战斗警报后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