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者调查发现,原来镜头是假的,广告中的田舍风光和清水是在工厂排水口
的上游的。假广告 被揭穿后,这家造纸厂顿时名声扫地。
广告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如能实事求是,又设计得宜,确能提高公共
形象。梅塔格公司是座落在美国衣阿华州的牛顿小镇的一个电器公司,它的
产品因质量可靠、价格相宜而受顾客欢迎。为了扩大影响,该公司于 1967
年登了一次商业电视广告,广告播出一个孤独寂寞的梅塔格修理工闲得无所
事事。这出色的广告说明了该广电器产品质量是多么好,这使该公司在人们
心中形象更美好了。让优质产品“现身说法”也是做广告的一种好办法。印度机床的质量很
好,价格也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大约30% 到40% ,但由于发达国家对印度
产品存有偏见,印度机床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量很小。于是,印度机床生产厂
商便邀请各国信誉良好的机床经销商和用户来参观,并在欧美一些主要城市
建立产品展览厅,经销商和用户亲眼看见印度机床的质量确是不错,终于改
变了看法,印度机床销路打开了,由滞销品变成了“明星”产品,这促使印
度机床工业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之一。
3。侧攻到围攻:弱胜强良策
官渡之战,是曹、袁争霸之战,曹操以其多谋善断,从侧攻到正面攻击,
最后围而歼之,彻底摧毁了袁家军。这在历史上是一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的著名战役。
曹、哀两军在官渡摆开阵势时,强弱悬殊,袁绍有大军70万,东西南北,
周围安营,连络 90 余里,曹军则只有 7 万。初曹军正面迎战不利,只能死
守,袁军屡攻经月不下。曹操因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
乃致书留守许昌的荀或征求其意见,荀或复书劝他“决守待敌变”,操纳其
策。后操用许攸之计,尽烧鸟巢存粮,袁军无粮大乱,曹军趁机发起猛攻,
袁军大败而逃,之后,曹军乘胜直捣其老巢,用奇计围而歼之。
当代日、美汽车之战与官渡之战颇有相似之处。——同是以弱胜强的范
例,战后美、日汽车生产和技术水平差距极大。美国素有“汽车王国”之誉,
世界第一辆“汽油马车”是于1896年在美国诞生的,从此,美国人便偏爱汽
车,近一个世纪以来,它既是世界上汽车生产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汽
车消费大国。“底特律汽车城”名闻天下,底特律的“三巨头”,即通用。
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不仅垄断国内汽车市场,也称霸世界市场,一
直至70年代。而战前,日本汽车制造厂主要生产军用卡车,技术很落后,战
后初期日本汽车工业基本被摧毁,残存的丰田、日产和富士等几家汽车公司
只靠修理美国的大批破烂车过活。但在修理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日本工程师、
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技术水平,也为日本汽车公司积累了资金。如富士厂到
1958年的 10年间共修改军车 18。7万辆,赚取利润 5000 万美元。为发展日
本汽车工业,日本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从1949年到1955年前,生产处于进
口代替阶段,没有出口汽车,更谈不上美国竞争。可是,在 40多年后的今天,
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日本汽车工业蓬勃发展,雄视世界,不仅日益
扩大对美国市场的占有份额,也同时向全球进攻。据美国《幸福》杂志统计:
在1986年世界20家最大汽车公司中,日本占了9家,当年这9家日本公司
共销售了 1330 多万辆汽车,占世界市场的 1/3 。而在美国市场上,目前每
售出四辆汽车,其中有一辆就是日本车。据美国一研究机构调查发现,现在
美国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中,差不多有2/3的人喜欢日本车。相反,美国
汽车工业却急剧萎缩,日益滑坡,1989年,美国汽车制造厂商普遍陷于产销
不振的困境,销售量再次大幅度下降,底特律三大公司的盈利总额降至84。2
亿美元,分别比1988年下降13。1% 、 27。6% 和65。 8% 。由于感到前景不
妙,现在正在大幅度调整生产计划、裁减人员,合并机构和压缩产量。难怪
有人惊呼:“底特律“三巨头”正面临绝境!
——在谋略运用上也基本相同。大凡以弱击强,正面拼搏必败,只有以侧攻配合正攻才有取胜的希望。但选择侧攻点十分重要,它必须对战胜敌人
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不然即使侧攻成功也无多大作用。袁军军粮辎重尽积乌
巢,它能否保住,对袁军生死攸关,乌巢被袭,袁军无粮,除败退外别无他
途。也恰在这时曹军发起正攻始能大败袁军。在进入围歼袁军阶段,曹操则
设计促使袁军分裂,将袁谭拉过来成为其在袁军的“钉子”,内外夹攻,故
轻而取之。日本人向美国人发动的汽车战也是从侧攻开始,继而内外夹攻取
胜。日本侧攻点是选择美国的小汽车市场。这是因为美国汽车制造商不重视
小汽车,但美国顾客却喜欢小汽车,从远景看小汽车大有可为,日本人乃拼
尽全力以其轻巧、省油、保修为特点的小汽车打入美国市场,当日本人在美
国市场站稳脚跟后,就对美国汽车制造厂商发起正面进攻。这时引起美国汽
车制造厂商的激烈反抗,美国政府也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日本乃在美国设厂
生产和自办经销点,在日本人内外夹攻下,尽管从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有
所减少,但由于日本人在美国设厂生产汽车和推销汽车,日本汽车在美国市
场占有的份额却不断增加。
日本对美国汽车战的胜利,是在商战中以弱胜强的典型范例,这是很有
借鉴意义的,故不厌其烦详评如下:
探明情况,以强击弱
不管是官渡之战也好,日本对美国的汽车战也好,其采取的谋略,都是
源出于《孙子兵法》的“奇正”论。孙子很强调作战要“奇正”结合,他说: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加以碫投卵者,
虚实也。”(《孙子兵法·势》)这是说,作战要取胜,必须善于运用“奇
正”:并要懂得以“实”击“虚”,那就好像以石头砸鸡蛋一样。也是说,
“奇正”运用得好,要建在懂得“虚实”的基础上,“奇正”和“虚实”是
相辅相成的,是取胜之道。
对“奇正”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般说,担任正面进攻的军队为正,担
任侧击包围、迁回的部队为奇。在战法上,明攻为正,偷袭为奇。日本人很
重视《孙子兵法》,对“奇正”论也结合它的实战经验加以发挥。如日本著
名的武士官本武藏所著的《五轮书》则提出:“直接进攻强大之敌难!故须
先攻其角落。大战中,此法攻敌薄弱环节更易见效。一俟占敌角落,敌整体
之精神即垮。为彻底歼之,尚须乘胜追之。”
考察日美汽车战的过程,日本正是运用上述谋略以取胜。
1949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项振兴汽车工业的新政策,将发展汽车工业
作为开发日本出口潜力的关键行业之一。这一新政策是经过市场调研和技术
预测后做出的。日本政府认为汽车业特别重要,它的消费者遍布全球,规模
效益大,很有发展前途,世界汽车市场的需求会有大幅度增长,同时也存在
足够的竞争空间。但对具体进攻的目标,日本人未探明它的“虚实”前,是
不敢冒然出击的。日本人切望进攻的主要目标显然是美国,因为美国在世界
上不仅生产汽车最多最好,汽车销量也最大,如能在美国推销,那么在世界
其他国家推销也就毫无问题了。可是在50年代,它并不敢直接碰美国,而是
一边“练兵”,一边摸底。所说“练兵”,是说日本将其质量还赶不上美国
的汽车先销拉美和东南亚国家,待质量提高和取得营销经验后再向美国推
销,在这同时,对美国汽车市场进行广泛的详细的调查研究。但这不是说,在 50 年代日本人并没有向美国试销汽车, 1957 年,丰田送到美国的第一
辆“丰田宝贝儿”,因外形、质量都存在严重缺陷而遭到失败。丰田不因此
而泄气,而是在产品质量和了解美国市场上痛下功夫。除依靠日本政府提供
信息外,还利用贸易公司,外国人以及自己的职员搜集信息。一方面了解美
国汽车特别是大众小汽车存在的缺陷以及美国道路条件等,一方面了解美国
人的特性,尤其是对汽车的需求。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美国人对汽车的偏爱已
大有变化:过去美国人偏爱大型的豪华的汽车,认为乘坐这样的汽车才能显
示自己的高贵地位和男子汉气魄;但汽车终究是一种交通工具,由于美国汽
车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拥挤,大型汽车转弯及停车都感不便,加上油价上
涨,人们感到用大型汽车耗油多不合算,因此,美国人的偏爱已转向小型汽
车,即喜欢购买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并要求汽车要容
易驾驶、行驶平稳、腿部的活动空间要大,等等。丰田正是根据美国人的喜
爱和需要,制成一种小巧、价廉、维修方便、速度更快、乘坐更舒适的,受
到美国顾客欢迎的美国式小汽车。这种汽车就是皇冠车,但皇冠车只不过是
经改进后的美国底特律轿车的变种而已。由于这种经过改制的小汽车符合美
国顾客所喜所需,迅速在美国市场上树立起物美价廉的良好形象,终于打进
了美国市场。接着日产在研究了美国汽车的制造技术、设计优缺点,消费者
的口味以及市场环境后,于 60年代初推出“兰鸟”牌汽车,也成功地打进了
美国市场,其他日本汽车公司也相继拥人美国市场。
打入美国市场后,日本汽车公司并不满足,而是不断调研,不断改进,
提高质量,尽量做到完美无缺,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价格,满足美国
顾客所喜所需,因而能不断扩大市场占有额。
在行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