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828-抗战狙击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初战淞沪第一章 初战淞沪(4)

    借着车站昏黄的灯光,他瞅了一眼站台上伫立着的水泥站牌。灰色的站牌上,写着两个黑色大字——安亭。    
    【灰色的钢盔——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比如87师、88师、51师配发的都是德国造的M35头盔。    
    1935年年内,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钢盔95000顶;1936年5月,国民政府代表团访德期间,订购了钢盔22万顶,同时订购了用于生产德式钢盔的“花样”240000顶。】    
    整队完毕之后,部队连夜向东面开拔。    
    经过一夜急行军,天亮前队伍到达了一个叫做“嘉定”的镇子。稍作休息,弟兄们接着朝另一个叫做“罗店”的地点前进。    
    【罗店——罗店是上海市的一个历史名镇,素有“金罗店”之称。它位于上海宝山区西北部,距市中心28公里。    
    在“8。13”淞沪会战中,中日两国的精锐部队在罗店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反复冲杀,伤亡惨重。罗店因此得到一个形象的称呼——血肉磨坊。】    
    终于赶到罗店附近之后,萧剑扬所在的305团被配置在镇子的外围。部队一到指定地域,立即着手开挖战壕。    
    萧剑扬弯着腰用力地挖着。这里的天气他非常不适应,空气潮湿,又热又闷,稍微用点儿力气,汗水就像初春开冻的山泉一样,迅速流满了全身。    
    土质倒很松软,挖起还算省劲儿。但没挖了几尺,泥土中就有水渗出来。很快,未完工的战壕底部就成了一片稀泥塘。    
    腰酸腿胀的时候,他直起身子,活动活动。汗水灌进了眼眶,涩拉拉的。他用袖口抹了把眼睛,然后向四下里眺望了一会儿。    
    周围的环境让他感到陌生。绿色的原野是平平荡荡的一大块儿,连一丝起伏都没有。天就像个青釉大瓷碗,严丝合缝地倒扣下来。    
    对于打小就长在山里的萧剑扬来说,大山跟林海就是他最亲密的伙伴和依靠。而如今这里甭说是山了,就连土包都没一个。    
    他心里感到空落落的。    
    从偏东不远的地方,传来了时紧时疏的枪炮声。兄弟部队正在跟鬼子交火。    
    “明天大概就要轮到俺们了吧?”    
    他看了看架在一旁的中正步枪。三尺多长的枪身在湿热的空气中显得自如而冷静。    
    他心底感到踏实了些,便又弯下腰用力挖了起来。    
    (七)    
    黄昏的时候,师部传来了命令:各营招集一批自愿报名的士兵,组成“奋勇队”,准备对日军发起夜袭。    
    师长王耀武使出这一手有两个目的:一是煞煞日本人的气焰,二是在正式交战前摸一下对手的底儿。    
    萧剑扬跑到连长那儿,也要报名。连长一看是他,摇摇头,“你个新兵蛋子,又没有实战经验,一边待着去!”    
    萧剑扬不服气:“俺可跟俺爹打过鬼子啊!”    
    “你们那是在山里转圈圈儿,放冷枪。现在是正规战,不一样!”    
    【奋勇队——那个时代所称的“奋勇队”,就是我们常说的“敢死队”。】    
    萧剑扬不肯作罢,赖在那儿跟连长蘑菇。连长火了,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    
    “吵吵个甚?”    
    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带着陕西腔的呵斥。暮色中走来了一小队人,走在前面的上校个头很高,步子迈得又大又急。    
    是团长张灵甫来前沿巡查。    
    听完连长的禀报,张灵甫觉得这后生有点儿意思。    
    1926年秋,作为北伐军的一名排长,张灵甫率全排夜袭了孙传芳所部驻守的回马岭。从那时起,干了这么多年拼枪子的营生,他这还是头回听说一个新兵争着要往奋勇队里进。    
    不过他还是干脆地挥了挥手:“等你打过几仗再说,现在少废话!”    
    萧剑扬默默站在那儿,脸上红彤彤的,不知是不是让晚霞烧的。    
    也许是什么触动了张灵甫,他临走时撂下了一句话——    
    “几仗下来你小子要是还活着,等到再组织奋勇队,我亲自带你上!”    
    奋勇队组好了,一共二十四人。    
    营长下令:各连安排部分士兵在战壕里警戒,其余官兵整队集合,给奋勇队的弟兄们壮行。    
    天完全黑下来了。全营的队列前,站着二十四条高高低低的身影。营长走上前去,挨个儿跟这些弟兄握手。他的手握得很慢,很用力。    
    营长的身旁跟着名卫兵,手里拎着一盏马灯。马灯上蒙着一小块儿黑布,只露一条缝隙——这是为了不让灯光过分明亮,以免暴露目标。    
    这半明半暗的灯光,逐一流淌过二十四张普普通通的脸。这些脸显得朴素而平静,好像他们将要去干的不过是一桩日常的农活儿。    
    萧剑扬突然觉得,自己的喉头好像有什么东西哽住了。    
    “敬礼!”    
    营长低低地发出了一声号令。    
    在队列中,萧剑扬行了一个他入伍以来最标准的军礼。    
    二十四个人“刷”地回了个礼,然后整齐地向右转,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天亮了,但他们一个也没有回来。


第一章 初战淞沪第一章 初战淞沪(5)

    (八)    
    大概是被夜里的突袭打乱了部署,天亮之后日军迟迟没有动静。    
    萧剑扬趴在战壕里,一面观察着远处的情况,一面咽着嘴里的饼干。这饼干是上海市区的一些商号送来的慰问品。    
    今天早上没有热饭——炊事班在弄早饭的时候,不小心露出了烟,日本人的山炮马上就打过来了。鬼子的炮打得很准,两炮试射之后,第三炮就直接命中了目标。炊事班的大锅和半个班的弟兄就这样完了。    
    萧剑扬吃着吃着,突然发现东面偏南的天幕下,蓦地出现了六个小黑点儿。很快,这些小点儿就变大了,空气中传来了低沉的轰鸣声。    
    “敌机!注意隐蔽!”连长的嗓子扯起来了。    
    萧剑扬没怎么见过这玩意儿,很感兴趣——在东北,日本人可舍不得用轰炸机来对付山里的小股义勇军。    
    他一边把身子伏低,一边仰脸盯着这些家伙。飞机眨眼间就到了头顶,机翼下的膏药饼子在晨光里显得血红血红。    
    投弹了。萧剑扬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像掉到了一面大鼓的鼓面上。“狗日的!”他心里暗骂了一声。    
    等敌机飞远之后,他抬起头使劲儿晃了晃。满头满脸的土,耳朵像有两团马蜂炸了窝,嗡嗡乱响。    
    他抬眼向远处观瞧,一个新的现象吸引了他的视线:还是在东面偏南的天空下,这会儿出现了一个小圆点儿。他瞧了一会儿,认为那应该不是飞机,因为它就像贴在半空中似的,一动不动。    
    还没等萧剑扬搞清楚那小圆点儿是个啥玩意儿,鬼子的炮弹就盖了过来。    
    在长白山跟日本人打交道的那些年,萧剑扬对小鬼子的掷弹筒倒是很熟悉。那家伙声音贼尖贼尖的,准头很足,可杀伤力有限。    
    今天这阵势可大不相同。炮弹激起的大大小小的烟团,顷刻间将战壕吞没了。别说是头回上战场的萧剑扬,就连那些久经战阵的老兵也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场面。连长把头埋得很低,聚精会神地分辨着炮弹的呼啸声。除了迫击炮、山炮的声音之外,他还听出了一种陌生的炮弹声。这种炮弹爆炸后发出的威力,超过了他所知道的所有弹种。    
    【掷弹筒——当时侵华日军装备的一种轻型支援火器,相当于一种微型迫击炮。口径50毫米,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    
    它携行方便,操作简单,不占编制。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它曾普遍装备日军一线部队。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大量仿制这种掷弹筒,给日军造成杀伤。】    
    炮击越来越密、越来越准。萧剑扬紧紧地贴在战壕的侧避上。炮弹爆炸时溅起的土块儿,连续不断地砸在头顶的钢盔上。逼人的气浪持续地在耳中汹涌,同时撞击着胸口。他觉着喘不上气来。    
    战壕两壁上原本就很松软的湿土,此刻好像是被融化了,纷纷塌落。    
    萧剑扬小时侯见过山火:一座叫棒子岭的陡峭山峰,漫山的林子都起了火,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    
    而此刻,他好像觉着,那座着火的山峰一下子倒了下来,死死地压在整条战壕上。    
    他心里第一次冒出了个可怕的念头:会不会还没等开上一枪,俺这条小命就废了?    
    炮击结束的时候,萧剑扬的身子已经被土埋住了大半。旁边一个还活着的弟兄费力地把他拽了出来。    
    他靠在塌得差不多了的战壕壁上,没有动弹。他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雪窝子,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四周却悄无声息。身子里像灌进了一缸子掺了冰块儿的烧酒,忽热忽冷。    
    不知是谁重重地踢了他一脚,接着又是一脚。他这才缓过神来。    
    是连长。    
    连长的钢盔不见了,右额头上有血沿着面颊流下来。他挥着手里的驳壳枪,恶狠狠地喝道:    
    “快起来!鬼子上来了!”    
    (九)    
    萧剑扬爬起身来,踉踉跄跄地在战壕的外沿卧好。其实战壕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条七零八落的半截子土沟。土沟的前后,是一排排颇为规整的弹坑。    
    空气中浓烈的硝烟味儿搞得鼻子、嗓子里火辣辣地疼。他眯起眼睛,努力向远处望去。    
    约摸半里以外的田野上,出现了日本人的散兵线。粗粗估摸,大概有一百多号人。    
    土黄色的散兵线迅速逼近,很快可以看得见三八大盖枪头长长的刺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