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这一抗争面对的不是权力当局,那么上海日报公会12月11日公开发表的宣言针对的就是国民党政权。宣言抗议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以违检的借口,对《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实行“禁邮”的非法行径,并宣布拒检。宣言指出,60多年来,报界“备受横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更是“愈演愈烈”,“立言纪事,动辄牵制,黑白混淆,是非泯灭”。“言论出版之自由,乃民权之大纲,垂诸遗教,明见约法,固非命令所得变更,亦非暴力所得蹂躏”。为保护报纸的尊严,决定从即日起“绝对不受任何检查和干涉”。上海日报公会同时致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指责禁邮各报是“违背《约法》,闭遏言论,侵害营业”。
12月19日,当宋庆龄得知蒋介石秘密杀害第三党领袖邓演达的消息后,悲愤欲绝,起草了《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革命集团》的宣言。当晚,史量才在上海日报公会说:“这是孙夫人亲自签名要求发表的,不是报纸造谣,我们没有不登的道理。”第二天,《申报》和上海各大日报(除《民国日报》外)不顾新闻检查,几乎都在显著位置全文刊登了这一宣言。再次表演“下野”戏、在奉化溪口的山水间待机再起的蒋介石,读了指着他鼻子的檄文,心中的恼怒可想而知。
[记事]
1月5日创刊的《书报评论》只出了6期就遭查禁。
1月29日,北平《华北日报》驻齐齐哈尔通讯员尉迟正荣因拒绝为当地警察局作宣传而被捕,罪名为“开设烟馆,窝藏匪人”。3月5日被判刑1年6个月。
1月,莫斯科回来的吴黎平主编的上海《环球》旬刊遭查封。上海闸北巡捕房查抄了承印《红旗日报》的大中印刷所,抄走4000多份报纸,捕去职工多人。
2月7日,柔石等五位“左联”作家在上海龙华被秘密杀害。3月30日,创刊不久的《文艺新闻》(袁殊主编)刊出《在地狱或人世的作家?》一文,透露了这一消息。4月25日,“左联”在上海创办《前哨》,创刊号即是纪念柔石等五烈士的专号,发表鲁迅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柔石小传》等文,秘密发行两三千份,在国内外引起震动。随即被国民党当局严加查禁。8月5日出版的第二期即改名《文学导报》,11月15日,出到第8期也遭查禁了。
3月4日,上海公共租界查封了北新、联合、江南、群众等4家书局,罪名是代售华兴书局出版的“反动”社会科学刊物。华兴书局经理被捕,判刑一年。
3月26日,武汉军事当局提出严厉取缔武汉市各报社、通讯社办法,武汉各报发起救报运动,结果各大报、大通讯社幸存下来,小报、小通讯社被取缔的至少有13家。
这一年,中共中央出版部在上海设立2年的华兴书店被查封。
《笔底波澜》 第三部分1932年:从鲁迅答《中学生》开始
笔底波澜
1932年:从鲁迅答《中学生》开始
元旦,《中学生》杂志向鲁迅提问,“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处此内忧外患交迫的非常时代”,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先生竟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这是鲁迅的回答,也是无数知识分子的选择。
鲁迅题赠冯雪峰的照片
天津《益世报》主办人刘豁轩在给罗隆基的聘约里主动提出,在不危及报纸的生命和不反对天主教教义的前提下,他有完全的言论自由,实际上将报纸的言论全权交给了他。1月12日,罗隆基在《益世报》发表第一篇社论《一国三公的僵政局》,就戳穿了国民党“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谎言。从《可以战矣》、《剿共胜利不算光荣》到《攘外即可安内》等,他的社评锋芒所向披靡。国民党天津党部多次要求将他解聘,《益世报》都不理睬。
4月,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湖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周刊社等49家出版单位,联名向国民党第四届第一次代表大会提交请愿书,要求废除《出版法》及《出版法施行细则》。
5月,胡适、丁文江、傅斯年、蒋廷黻等八九位知识分子在北平创办了《独立评论》周刊。这是一批留学欧美归来、在各自专业领域享有盛誉的知识分子办的同人刊物,经费由他们自助,所有作者都不拿一分稿费。他们在创刊号发表的《引言》中提出“独立的精神”,也就是“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他们之间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并不一致,甚至有着激烈的争论,比如胡适和丁文江等就民主与独裁问题有过长达一年多的争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也不违反他们“互相戒约的‘负责任’”的根本态度。
《独立评论》以政论为主,无非是“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用公平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他们不依傍朝廷,不依傍其他任何政治党派,更不为社会流俗的成见所迷惑,坚持独立发言,“说平实的话”,这是《独立评论》的特色所在。胡适称这是“小册子的新闻事业的黄金时代。”他们发表文章时几乎都不用笔名,体现了胡适一贯倡导的签名负责的精神。
从6月30日起,《申报》连续发表三篇《论剿匪与造匪》时评,直言不讳地指出“政治黑暗如此”,“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政治不清明,民生不安定,虽十次武力围剿,亦必无功”。7月3日,《申报》发表《中大学潮评论》时评,披露教育部长、原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挪用水灾捐
胡适等人创办的《独立评论》
款丑闻和中央大学学潮真相,蒋介石龙颜震怒。从7月16日到8月21日,《申报》被“禁止邮递”达35天。
禁邮成为蒋介石对付上海租界报刊的惯用伎俩,继《申报》之后,这年8月,国民党当局又以“言论反动,毁谤党国”的罪名,下令禁止《生活》邮寄。《生活》的发行量超过15万份,创下了当时中国期刊发行的最高记录。邹韬奋在《我们最近的思想和态度》文中表明《生活》周刊并无任何背景,“就民众的立场,对政府,对社会,都以其客观的无所偏私的态度,作诚恳的批评或建议;论事论人,一以正义为依归;正义所在,全力奔赴,生死不渝。”
对此,史量才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2月29日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时,曾愤怒抗议“不经过法律手续而采取这种卑劣手段来限制报纸在外地的发行”,认为“这是侵犯出版自由的行为,决不能容忍!”
9月4日,北平新闻记者公会致函北平市政府、公安局,希望尊重约法赋予新闻界的言论自由,不得随意干涉。
9月24日,北平《导报》、《益世报》因刊出第29军驻北平办公处处长秦德纯骗婚的新闻,秦指使武装士兵闯入《导报》,殴打并试图绑架三名编辑,到《益世报》捕人也未果。9月26日,北平市新闻记者公会通电国民党中央和南京政府,呼吁保障言论自由和人权。同时通电全国各界请求声援。
10月15日,已被开除出党的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随即被国民党政府引渡押解南京。这一事件引起了南北舆论界“重大的注意”,北平、天津几个重要的日报纷纷发表社论,呼吁公正、合法的判决。上海《申报》、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国闻周报》及《法治周刊》等报刊都作了追踪报道。10月30日,胡适在北大发表《陈独秀与文学革命》的演讲,同一天傅斯年在《独立评论》第24号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称其为“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曹聚仁主编的《涛声》(上海)还组织了“陈案”的讨论。可以说,1932年的中国是在对“陈独秀案”的关注中结束的。
[记事]
3月5日,左联主办、鲁迅等主编的《十字街头》旬刊出至第3期被查禁。
3月7日,因为2天前的社评中有“中央政府幸勿误国殃民”语,汉口警备司令部以“言论荒谬”等罪名勒令《正义报》停刊3天,听候查核。3月19日,邹韬奋在《生活》周刊发表《谁荒谬?》的小言论:“劝‘中央政府幸勿误国殃民’而为言论荒谬,则劝中央政府实行误国殃民,当为言论公正!……我们痛念尚在暴敌铁蹄下之东北三千万同胞,及最近淞沪惨死流离的民众,是否‘误国殃民’,大可‘心照不宣’!”
4月1日在上海创刊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主办)只出了1期就遭查禁。接着出版的《新文化》也只出2期遭查禁。
4月15日,国际联盟调查团接见平、津新闻界代表胡政之、陈博生、罗隆基等,罗隆基在发言中抨击“九一八”以来日本人对中国新闻舆论界的摧残,上海《民国日报》、青岛《民国日报》、北平《英文导报》等或被威胁停刊,或被直接捣毁。在东三省,日军实行邮检,严禁关内的报纸进入。我国报纸在本国领土之内竟失去了发行自由。
4月,山西《太原民报》、《一报》因披露省政府公卖鸦片真相,被阎锡山下令查封,两报负责人被捕。
7月26日,1924年在江苏镇江创办的《江声日报》因敢于针砭时弊、揭露官场丑恶得罪了当地权贵遭查封,主笔兼经理刘煜生锒铛入狱。
7月,国民党中宣部下令查禁“反动”刊物,包括《礼拜六》、《上海各团体救国联合会旬刊》及郭沫若的《文艺论集续集》等。同月,丁玲主编的《北斗》月刊出至第2卷3、4期合刊后遭查禁。10月,北平公安局通令继续查禁宣传普罗文艺的“反动刊物”。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