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28-你该怎样工作-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是我们熟知的“鲶鱼效应”也称“鲇鱼效应”,当鲶鱼放进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流动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这两个管理的效应法则都强调的是管理者如何在企业团队或组织中引进活力元素。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激励员工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用薪资福利、培训、授权等方式激发员工。可是,一些员工还是似乎失去了发展动力,做事情没精打采。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企业当然希望拥有积极、充满活力的员工,可要实现员工始终保持工作的活力,不是企业一方努力就能够达到的,更需要员工有自我调整、自我激励的意识。当员工对工作不再感到新鲜,缺乏创新,甚至开始有了厌倦情绪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可能出在员工的职业心理状态上。这种缺乏活力的职业心理状态被称之为职业倦怠感。    
    我的朋友玛丽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秘书,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她很希望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但老板交给她的都是事务性的琐碎工作,她感觉工作缺乏挑战,学不到东西,又没有发展前途,再加上公司成立不久,管理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地方,玛丽于是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工作起来自然也就是无精打采。她很想转行从事销售行业,可又怕自己做不好,为此苦恼不已。    
    通过研究我发现:所有忠诚、积极、高效的员工身上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清晰的定位,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出现问题时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这种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的良好心态是员工充满活力的内因。    
    所以,我对玛丽的建议是,工作不可能总是充满刺激的,有很多平常的小事和琐事,这些都是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你又不可能舍弃它们,因此,你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始终对工作保持热情,才能克服倦怠的心理。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清醒地认识自己。感觉到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先不要归咎于企业或上司、同事,更不要用跳槽、花钱充电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做收效甚微。你应该先从自己入手,分析当前的职业和你的人生目标是否统一,是不是有其他的生活问题带到工作中去了等等。如果他们不意识到自己的根本问题,并加以调整,换多少份工作都无济于事。    
    2如果自己无法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症结,不妨请教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因为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只会越来越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要抱“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的侥幸心理。    
    在工作中充满活力是取得优异工作成果的保证,充满活力地工作表明你热爱工作,你愿意将自己的努力全部贡献给工作,刻苦钻研的结果是创意不断涌现。而且,你的活力也会感染周围的同事,赢得好的人际交往,得到他们的帮助。    
    对工作充满活力也就意味着拥有很强的执行力。    
    执行力,简单的说,就是对上司指令的贯彻和落实程度。我用这样一个形象的语言故事来说明一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希望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按我想的做,你最开始弯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重复地扔樱桃,你也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这个寓言很有意思,它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企业中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这也就是导致执行力缺失得原因。而执行力的缺失,使得领导者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


这些行动,刚参加工作时就要付出工作三力:活力、执行力、竞争力(2)

    对于员工来说,执行力直接决定着工作的结果。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因为,你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可以说,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可以说,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赏西点军校的文化,他们就是提倡没有任何借口地去执行,这才是强有力的执行的保证。同样的道理,一个员工对于上司的指令,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因为这是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保证。一个团队、一名员工,如果没有超强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员工所要培养的正是那种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的决心,哪个老板会不喜欢这样员工呢?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最后,巴顿写到:“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那些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务的人。”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当然,竞争力失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等。竞争力是脱颖而出的保证。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占据领先优势地位,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员工;而一个员工要想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员工的竞争力来自不断的学习。学习是增强竞争力的最好方法。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今名列世界500强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对其人员的内部培训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为培养人才所花的费用已达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10%,为培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也已占到了企业总人力投入的10%。例如,美国惠普公司几万名员工,每周至少要有20个小时用于学习业务知识。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都懂得,培训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发动机”。    
    而对于员工来说,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有效地减少工作压力并增加工作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加强自己与职业的契合度,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这些行动,刚参加工作时就要付出工作三情:感情、热情、激情(1)

    员工和企业,和同事,和老板,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感情、热情、激情来概括。这三种情感如同三根纽带,连接着你的事业,你的努力,你的成功。    
    感情是热情和激情产生的土壤。员工是企业的一分子,那么必须树立主人翁的意识,这不仅是对员工责任感的培养和要求,更是让员工能把自己的事业和成功与企业联系起来。只有当一个员工对供职的企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感情,他才会忠诚于公司,也忠诚于职业;他才会负起责任来;他才会体现敬业的精神;他才会投入热情;他才会在工作中激发内心的激情……    
    一个年轻人曾这样对我说:“说实话,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每天上司要求我做什么事情,我就会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工作是否适合我,我到底在这个公司能有多大的发展。只知道为了生存,我还必须在这个公司干下去。时间长了,我就对这种机械式的工作方式感到厌倦了,每天提不起精神来,工作对我而言,已经成为平淡无味的东西了。”    
    通过年轻人的话,我看到了他所存在的问题。他很茫然,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哪一行。一个只是为了生存而勉强工作的人,他怎么可能对工作产生感情,进而对公司产生感情;一个无法产生感情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就没有了激发的突破口。唯一存在的理由就是生存,就是谋生。在这个前提下,完全可以想见他的工作状态会是什么样的。    
    对工作的感情,简单地说,就是你愿意为工作付出你的一切努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