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个男人过去确实有过同性性行为,但是现在和异性结婚了;或是和异性结婚已经20年,现在却和同性一些生活了,这算不算同性恋者?一个人在监狱中有过同性性行为,出狱后改变了,他算不算同性恋者?
第二,从性欲望的角度来看,从个人如何认定自己的身份的角度看,目前还没有一种尺度能恰当地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同性恋者。例如,只要对一个同性的人产生了同性恋者就是同性恋了,还是必须把他的性行为也联系起来才算?如果一个女人在看别的女人时出现了性唤起,但是她又只和男子性交,那么她算不算一个女同性恋者?如果她仍自认为异性恋者,对不对?
第三,同性恋者不容易调查到。
所以金西强调,并不存在一个判断同性恋的单一尺度,不可能把人类划分成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两个泾渭分明的群体。
徐兆寿:尽管柏拉图想从“本原”上来解释同性恋者,来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同性恋者辩护,但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他们只要迈首于自然界就发现,动物甚至有些植物基本上都是两性。很显然,柏拉图只是一种玄想,但这种玄想却有另一层意义存在,即男性和男性之间会有爱情存在,女性和女性之间也会有爱情存在。据考证,在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的200年间,希腊盛行恋童风,并把它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苏格拉底说,这是为了培养少男道德上的完美。“少年啊,你的脸颊/多么光润,/我怜爱你,/即使被死亡的噩运所困”这是那时的希腊诗人欧尼斯《悲歌》中的诗句。所说,柏拉图、苏格拉底、阿基毕阿底斯都是男色者,而亚里士多德曾经蓄养过一个名叫巴顿的少男。可见,那时的同性恋以师生恋为最多。对这种风气持反对态度的主要是基督教。教会认为,同性恋是反自然的,而反自然就是反上帝,所以被视为邪恶。对同性恋的道德判断由此定了位。这是西方同性恋的历史,那么,中国过去有同性恋吗?社会是如何看待的?
刘达临:据记载,在周朝就有同性恋者了。实际上可能比这个还要早。《杂说》云:“娈童始于黄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崇尚男风的记载。“龙阳之好”的故事便是一例,《战国策•;魏策》载:有一天,魏王和他的男宠龙阳君一起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多条鱼时,突然放声大哭。魏王问他为什么,龙阳君说,当我钓到第一条鱼时,我高兴极了,可是当我钓到第二条鱼时,却将第一条鱼放之于海了,于是我想到了自己,你想想看,现在我受宠于你,位极人臣,人们都怕我,可是四海之内漂亮的人那么多,人们会千方百计地讨好于你,有朝一日我也会像第一条鱼一样被你弃之于海的,想到这里,我怎么能不伤心呢?魏王说,你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早点说呢?于是颁布一条命令:如果有人敢在王的面前提出另一个美貌者,就要满门抄斩。
安陵君也是楚共王的男宠,有人提醒他,色衰会爱弛,应该向王表态,连死也跟随他,就能长期得到君王的信任与宠爱。他找了一个机会向楚王讲了,楚王深为感动,封他为安陵君。后世阮籍作《咏怀诗》,盛赞安陵与龙阳。
这些事都说明在我国古代就有同性恋的风气,而且还传为美谈。
到了汉代,每个皇帝几乎有一个至几个美男作为性爱对象,并且记入正史,史家殊不为羞。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风气就传至民间,一般富家都以蓄养娈童乐伎作为“财富”的象征。唐朝时,男风的盛行可以在唐小说里看出来。到了明朝后期,同性恋在社会上已经很普遍了。那些俊美的书僮,实际上多半就是主人的性伴侣。
徐兆寿:从这些情形来看,那种说“同性恋是宗教禁欲主义迫害的产物”的说法看来不完全对。它似乎是人性的另一种补充。不过,究竟宗教与同性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呢?
第三部分第36节 公开示众后加以阉割
刘达临:在基督教看来,同性恋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它不仅反上帝,同时在独身、禁欲的条件下,修士和修士、修女和修女之间很容易发生同性恋,如果不对同性恋进行镇压,就危及教会自身的生存。教会对同性恋的迫害首先在内部。公元567年,基督教会在第二次图尔宗教大会上宣布,禁止两个男修士同睡一张床,以后又禁止两个修女同睡一张床。后来,教会就和当地统治者联合起来一起惩处同性恋了。公元538年,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把罗马法和教会法综合的基础上颁布法律,说同性恋“引起饥荒、地震、瘟疫”,对个人则“丧失灵魂”,因此,为防止国家和城市的毁灭,必须严禁,惩罚的手段之一是公开示众后加以阉割。
徐兆寿:这是凭什么呢?
刘达临:大概来自《圣经》上的训示。《圣经》中提到过一个罪恶之城,那就是位于死海边的索多玛城。该城的居民罪孽深重,令上帝忍无可忍而降下大火和硫磺予以毁灭。什么罪孽呢?公元一世纪亚历山大人斐诺说,该城的居民犯的罪是同性恋:“索多玛城的居民不顾自然法则,狂饮烈酒,暴食美味,进行不自然的性交,他们不仅纵欲于女人而使别人的婚姻破裂,而且违反自然,男性间相奸。结果,当他们想要小孩时,却发现自己已无法生育,因为他们的精子不育了。”正统教会接受了这种认识,认为同性恋会带来灾难。
徐兆寿:宗教一方面由于禁欲而导致同性恋的发生,同时,又反过来迫害同性恋,如果上帝知之,又作何感想呢?大概与此相对应,宫廷也是致使同性恋发生的地方。都是因为性压抑嘛!
刘达临:中国古代宫廷就流行女子同性恋,古代欧洲的宫廷里也同样发生这样的事情。
徐兆寿:女同性恋大概多是出自宫廷和教会中,看起来多是性压抑导致的。那么,男性之间的同性恋是不是也是性压抑造成的?
刘达临:也不能简单地说女同性恋都是性压抑导致的。20世纪以来,不少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社会学家都对同性恋的成因开展了研究,从研究的成果看来,认识并不一致,但大概也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
第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这是生理学家的认识。有人提出,同性恋行为可能有生物学的根源。这种推测来源于对动物和人类的观察:大多数哺乳动物、特别是雄性动物中会发生同性恋行为;偶尔还会发现一只公狗、公牛或雄猩猩甚至只采取单一的同性恋行为。通过观察还发现,人类同卵双生子中同性恋的发生率高于异卵双生子。由于男性和女性体内都存在雄激素和雌激素,可能由于胎儿期或青春期激素分泌的某些不平衡导致了同性恋行为的产生。1991年,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说,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大脑细胞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男同性恋者的下丘脑中的一组细胞比非同性恋者为小,下丘脑是大脑负责调节包括性活动在内的身体功能的器官。如果说之个说法成立,也就是说它成了先天的。
徐:我对解剖学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人们总是研究一些既成品,即研究的是已经成为同性恋的人,并没有研究他们生下来时是什么样的。人的一切行为是受社会的影响的,而这种影响会改变人的大脑与身体结构。所以说这种研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在我们心理学方面的很多研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本末倒致。虽然这种研究可以推导出人的很多心理方面的天生气质,但它仍然是不可全信的,因为这种天生气质很可能就像荣格所说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遗传导致的,而这种遗传又是一代代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既使我们现在从生物学方面证明了它的先天性,也并不是人类本原上的先天性,这种先天性是可疑的。另外一点让人怀疑的是,人类始终认为人是被异化了,而动物是没有被异化的,所以动物身上表现出的行为就是人的原初本性。这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观点的基础是进化论,但依据进化论的观念来看,所有的生物都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着,也就是说,它们和人类一样,早已脱离了它们的原始本性,或者说早已异化了。因此从动物身上来观察研究人类的行为需要慎重。我们不能说动物有同性恋行为,就想当然地说它们是正确的,我们人类发生这样的行为,也是正确的,是先天的。
刘:第二种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当代社会中,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变态的人占很大的数量。弗洛伊德并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态,他在《性学三论》中认为,同性恋者并没有显示出和正常人不同的其它严重病态,他们的智力发展和伦理文化都有很高的修养。但是,按弗洛伊德所说的“某种性发展受阻”,是不是也可视之为一种病态或至少是非正常状态呢?有人认为同性恋的形成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情节”在青春斯未能克服,他希望占有他的母亲,而结果却产生了“被阉割的恐惧”,因此产生了和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另一种解释则强调了父亲在同性恋行为中的作用,产生男性同性恋的家庭是由于有一个过分强悍的母亲和一个软弱、胆小怕事、被动的父亲造成的,这使得男孩在认同男性气质方面产生障碍。从60年代起,贝勃曾对男性同性恋的家庭背景进行研究,结论是:大多数同性恋男子都是来自母亲占统治地位并富有诱惑力,而父亲则是疏远和冷酷的家庭。心理学家们很少探讨女性同性恋。有一些学者认为,女性同性恋是由于“对阴茎羡慕”而产生的变异,女人因为缺乏阴茎而自认为不完全,所以就采用男人的性偏爱、兴趣和习惯进行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