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问:“当你进入客户的家之后,你想想,最坏的情况会是怎样的?”
推销员答:“大概是被客户赶出来。”
大师问:“被赶出来后,你又会站在哪里呢?”
推销员答:“就——还是站在客户家的门外啊!”
大师说:“很好,那不就是你此刻所站的位置吗?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原处,又有什么好恐惧的呢?!”
推销员听了大师的话,惊喜地发现,原来敲门根本不像他所想象的那么可怕。从这以后,当他来到客户门口时,再也不害怕了。他对自己说:“让我再试试,说不定还能获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紧,我还能从中获得一次宝贵的经验。最坏最坏的结果就是回到原处,对我没有任何损失。”这位推销员终于战胜了“敲门恐惧症”。由于克服了恐惧,他当年的推销成绩十分突出,被评为全行业的“优秀推销员”。
“让我再试一试”,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要试出好的结果,还要装出非常勇敢,无所畏惧的样子,而且全身心地表现出来。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总统。他原先也有胆怯自卑的缺点。他在自述中写道:“有一次,我读到一本书,其中有一段谈到一位英国军舰舰长告诉主人公怎样克服恐惧:‘人们可以装作不害怕的样子,时间一长,假的就不知不觉变成真的了。’我相信了这种说法。那时我害怕的东西多得很,从大灰狼、劣马到拿枪的士兵,见了就想躲。后来我让自己装出不怕的样子,慢慢果然就不怕了。我想,人们只要愿意,可能都会有这样经验的。”詹姆士对此也有同感,他说:“这样,英雄气概就会取懦夫之怯而代之。”
人身上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绝大部分却处于休眠状态?主要是受心理上无形障碍的影响和阻碍。如果你想充分发挥你自己身上的潜能,想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事,那就从现在开始,把你身上的无形障碍,也就是你害怕做的事,一项一项排排队,写在日记里,由易到难订个跨越计划。然后从第一件害怕做的事做起,直到不惧怕为止。这样每完成一项,你就跨越一个心理障碍,解去一根捆绑自己心灵的绳索,消除一次“我从未做过”的念头,擦去一个“我不敢做”的想法。
第二章第五节 说自己行的人他一定行
说自己行的人,他的潜意识会把成功的信念,变成成功的行动;说自己不行的人,他的潜意识也会把他自卑的念头变成失败的行动。
“信念”二字,如果用拆字法来解释,信——由“人” “言”两字组成;念——由“今” “心”两字组成,我们如果把这四个字合起来一念,就是“今天我心里对自己说的话” 。“我行,我 一定行。”或者说“我不行,我一定不行”。这都是一个人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说自己行的人,相信自己,充满信念;说自己不行的人,不相信自己,就失去了信念。
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相信自己,充满信念,他成功了;另一个不相信自己,迷信权威,他失败了。前者叫小泽征尔,后者叫弗兰克林。
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在欧洲参加音乐指挥家大赛。他拿到评委交给他的乐谱后,稍作准备,便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时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可是评委们都认为是他的错觉,乐谱没问题。面对国际音乐界的权威人士,他难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犹豫。这时他再三考虑,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语音刚落,评委们立刻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弗兰克林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生物学家,1951年,他首先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但因受到“权威”的诘难,竟然承认这个发现是错误的。后来又有两位科学家在1953年重新发现了这一结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弗兰克林由于不敢相信自己,将自己在生物学上划时代的发现拱手让给别人,这是多么痛惜的事!
小泽征尔不盲目迷信评委,敢于公开挑战权威,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所左右,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正是他的信念在起作用。弗兰克林恰恰是没有经受住信念的挑战和考验,与其说他是被权威打败,还不如说他是被自己所打倒。
“认为自己能行是正确的,认为自己不行也是正确的。”不论是小泽征尔,还是弗兰克林,他们的结果都是按照他们心里对自己说的那样出现。很多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成功也是如此。说自己行的人,他的潜意识会把成功的信念变成成功的行动,说自己不行的人,他的潜意识也会把自卑的念头变成失败的行动。
有一首诗是这样描写的:
如果你认为被击败,那你必定被击败。
如果你认为不敢,那你必然不敢。
如果你想胜利,但你认为你不可能胜利——
那么你就不可能得到胜利。
如果你认为你会失败,那你就已经失败了。一个人的“认为”,就是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说自己不行的人,爱给自己说丧气话,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总是为自己寻找退却的借口:“我作了很大的努力,已经没有希望了!”“我脑瓜笨,不是学数理化的料。”“我天生就是个笨蛋!”等等,殊不知,这些话正是自己打败自己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说自己行的人,在积极心态的支配下,不论遇上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小仲马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说明。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小仲马,年轻时喜欢创作,头几年写的作品统统被编辑退回来。他父亲大仲马怕儿子受不了打击,便建议说:“你如果能在寄稿时告诉编辑你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免让那些编辑把他与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小仲马面对那些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没有沮丧,他对自己说:“我能成功,一定能成功!”这些激励自己的话,排除了失望、犹豫等消极因素的干扰,使他在积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了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地推动他去思考,去创造,去行动,去完成使命。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知名的老编辑。这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过多年的书信来往,他发现《茶花女》投稿人的地址和大仲马的地址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他带着这些疑问去拜访大仲马。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你为何不在你的稿子上署上你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不解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自己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的话充满了自信,难怪他能够把自己生命里的能量和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出来,化成强大的创作动力,使他奇迹般地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可见,自信的产生是自我意识的选择。一个人可以选择成功的自信,也可以选择束缚自己的自卑,这一切全由人自己来决定。如果你想选择自信,我建议你先弄清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一条一条记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身上拥有无限的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当你弄清了自己的强项,选择和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的优势潜能时,就自然产生了自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处于什么境地,自信者都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就像当年有人问康拉得·希尔顿何时得知自己将会成功时,希尔顿说,当他还潦倒困顿到必须睡在公园的长板凳上时,他已经知道自己以后将会成功。因为那时他不但有了希望,有了成功的意识,他还看到自己身上具有经营管理的能力。
有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呢?原因是他们两眼老盯着自己的弱项,遇事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相比较。原本这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越比较就越产生自卑,越产生自卑,就越觉得自己不行,越觉得自己不行,也就越瞧不起自己,越瞧不起自己,成功就会变得越来越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一定别人走的路你也走得通,不一定别人走不通的路,你就走不通。与其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后面说自己不行,还不如仔细想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信心十足地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
第三章第一节 睁开你的“第三只眼睛”
人的“第三只眼睛”就是思考,它与智慧相通,与创造思维相连,它比两只眼睛看到的东西更多、更远、更深刻。
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他动物只长有两只眼睛,而人却长有三只眼睛。这也许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是对人类的无比恩宠吧!人的“第三只眼睛”就是思考,它与智慧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