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08-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非常生气的老华侨接到电话后,不仅气消了反而对他们的行为非常感动。第二天,他带着画去了画店,老板再三就昨天的事道歉,并说如果华侨有意买,他可以将现在的这两幅真迹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如果他不愿意买,也可以退款。说着,将两幅精心装裱的画从保险柜中取出。    
    听对方态度这么诚恳,那位华侨就按昨天的原价买走了这两幅真迹,而且再也没对这两幅画发生一丁点的怀疑。老华侨回去后,突然有一天从一本艺术博物馆办的刊物上看到介绍自己买的这两幅画的文章。文中称,这两幅画现收藏于某艺术研究院内。    
    灵魂透视:    
    这位不法画商知道对于像齐白石这种有名的画作,对方买走后一定会找人鉴定,于是他就来了个虚实相间的手法,主动承认第一次是错卖了假画,从而骗取了对方的信任,使第二次可以真正    
    眼泪书写的谎言    
    西汉元帝时的宦官石显,善于奉承、猜测皇帝的心事,因而很受信任,被任命为中书令。中书令专管传达、宣布皇帝的命令,权力很大,石显就利用这个机会,陷害那些反对过他的人,一批有名望的大臣,有的砍头,有的自杀,有的判刑,有的终身免职。    
    石显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多了,生怕别人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就看准时机,故意安排一些事情来取得皇帝的信任。有一次汉元帝派他出宫办事,他动身前先对元帝说:“今天要去的地方很多,恐怕回来太晚,宫门关了,请皇上命令守门人到时开门让我进来。”    
    于是,这天他故意拖到很晚才回来,宫门当然关了,他就大声对守门人说:“皇上命令我出去办事,允许我晚些回来的,快开门!”过了几天,果然有人上奏章告发石显假托皇帝的命令开宫门,汉元帝笑着把奏章拿给石显看。石显流着泪说:“皇上偏爱我,信任我,大臣们都非常嫉妒,想方设法陷害我。今天这件事幸亏皇上知道真相,不然我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以后这样的事情肯定还多,我官职小,地位低,哪是这些大臣们的对手!你还是免掉我的中书令,让我干些粗活,免得得罪这些大臣,也好多活些日子,多服侍皇上几年吧!”汉元帝看他说得那么可怜,心里很难过,就好言安慰他,还赏了他很多财物。    
    从此,汉元帝更加信任石显,再有大臣们上奏章揭发石显的劣迹,汉元帝也不相信了。时间长了,再也没有人敢说石显的不是了。    
    灵魂透视:    
    为了骗取上司的信任,小人石显采取的是“先入为主”、“偷天换日”的软硬手段,因鳄鱼的眼泪,醉倒了一个老实而又糊涂的上司。


第六章 小人借刀君子难防小人借刀  君子难防

    几乎所有的小人身上,其性情都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大特征,即:在得势时猖狂至极,不可一世,在失势时卑微下贱,软弱如泥。    
    其实,卑微下贱是小人类群骨子里的东西,他们的灵魂是见不得天日的。因此,小人类群心虚得很,很难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    
    如果小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眼下的实力还难能将对方扳倒,但为了满足自己的欲念还必须扳倒他的时候,此类群采取的手段就是煽动阴风、点起鬼火,借他人之手铲除君子,以成“心志”。


第六章 小人借刀君子难防削弱权贵,力避小人攀附

    北宋初年,宋太祖担心军队将领们的兵权太重,将来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因此以请他们饮酒的方式,解除了将领们的兵权。这以后一段时间被解除兵权的将领们,大都一心一意积财蓄产,吃喝玩乐。宋太祖知道他们的情况后,又忧虑他们积蓄的财产过多,就想了个办法收集他们的钱财。    
    宋太祖先赐给他们每人一块宅地,让他们修建住宅。这些人因为宅地是皇上所赐全都不敢怠慢,大兴土木修宅筑院。住宅修建完毕,宋太祖又赐宴招待他们。酒席宴上太祖再三劝酒,结果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连家都回不去了。太祖于是让每位大将家中来一个子弟,把他们搀扶回去。宋太祖送他们到大殿门,对他们的子弟说:“你们的父亲都表示愿意献给朝廷十万缗(通常以一千文为一缗)钱。”    
    几个大将酒醒以后,一看已经到了自己家里,忙问家里人,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在皇上面前是否有失礼的行为。他们的子弟都说:是皇帝命他们进宫接回自己的父亲,又说皇上说你们每个人准备向朝廷贡献十万缗钱。诸位大将虽然怀疑自己在酒醉的时候,是否说过向朝廷贡献钱财的事,第二天还是都向朝廷缴了十万缗钱。    
    宋太祖担心大臣手中钱财太多,对皇权不利,就想从他们手中收取一部分。可是一个国君怎么能向臣子伸手要钱呢?于是宋太祖想了个瞒天过海的计策。这样既不伤皇帝的体面,朝廷又得到了好处,将领们还无话可说,真是两全其美。    
    灵魂透视:    
    对于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帝王来说,采取果断措施,削弱高官的财富和权势,也是避免种种小人乱政祸国的有效手段。


第六章 小人借刀君子难防失掉节操后患无穷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秦始皇再一次巡游东南,小子胡亥与丞相李斯陪同左右。在巡游返回的路上,秦始皇病倒了,病情恶化,便命令赵高写成诏书赐给在边疆给蒙恬作监军的长子扶苏,命他:“立即回咸阳,主持丧事,然后安葬。”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宫。丞相李斯担心皇上在都城外死去,诸公子和天下百姓有可能趁机作乱,于是隐瞒消息没有发丧,将棺木放在韫椋车中,派自己亲信的宦官驾车,每到一地照旧进呈饭食,百官奏报政事也照样进行,由最宠信的宦官传话允准。只有胡亥、赵高以及最宠信的五六个宦官知道秦始皇已经死去。    
    当初,秦始皇器重蒙氏兄弟,对他们特别信任。蒙恬带领重兵守卫边疆,其弟蒙毅在朝廷中参谋决策,兄弟两人被称为忠信之臣,所以即使是将军、丞相也不敢与他们比一下高低。赵高小时候就被阉割,秦始皇听说他体力强壮,又通晓监狱的法规,就额外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让他教胡亥学习法律。胡亥对他非常信任。后来赵高犯罪秦始皇派蒙毅审理他的罪案。蒙毅依法判处他死刑。秦始皇念他处事机敏,就特别赦免了他,并且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赵高既然一向得到胡亥的信赖,而且又怨恨蒙氏兄弟,便趁机劝说胡亥假传始皇帝的圣旨,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欣然听从了他的计谋。丞相李斯考虑再三,认为赵高的计谋对自己有利,就与他合谋,假称接受始皇帝的遗诏,将胡亥立为太子。于是改写诏书给扶苏,责备他没有能力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将军蒙恬不能矫正扶苏的过失,还参与谋划,全部赐死,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    
    公子扶苏接到诏书,流下眼泪,进入内室准备自杀。蒙恬赶来劝他说:“陛下在外巡视,并没有立太子,派臣下率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由公子任监军。今天一个使者忽然到来,我们马上就自杀,怎么知道其中没有奸诈?等请示之后证实确是皇上的旨意,再自杀也为时不晚。”使者连连催促他们自尽,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赐命儿子死,何必再请示。”随即自杀。    
    巡游的皇家车队从井陉赶往九原,时值暑期,韫椋车中的秦始皇尸体已开始腐烂、臭气熏天。李斯迫不得已下令跟从的官员设法在车上装载一些鲍鱼,利用奇臭的鱼腥气味来迷惑众人,使人分辨不清究竟是什么臭味。他们直到回到咸阳后才正式给秦始皇发丧,太子胡亥正式继承帝位,史称秦二世。    
    灵魂透视:    
    从来攀权附势的人,其人格必然是丧失殆尽。李斯不守节操,为了自己的利益依附权势,这正是他后来被腰斩、全家被诛杀的祸源。


第六章 小人借刀君子难防妖婆逞淫威,小人演闹剧

    一日慈禧出宫,路过李莲英的府第,见李府门上挂着“总管李寓”的匾额,慈禧凝望了片刻。李莲英对慈禧的这一神情观察得非常细致,他明白:自己虽是太监总管,但挂上这种牌匾,未免招摇。如果慈禧哪一天不高兴,拿这个找自己说事的话,恐怕处境就危险了。李莲英等回宫以后,即刻向慈禧请了一会儿假,回到家中,摘下匾额,除去上面的金字,然后他到慈禧面前说:“奴才不常回去,小太监不知好歹,居然在我家门上挂了‘总管李寓’的匾额,我是头一回看见。我刚才回家一趟,摘下匾额,撕下金字,把那个混账小太监狠打了一顿,交内务府查办了。”    
    慈禧心里本来不高兴,想借此教训一番李莲英,听他这么一说,便烟消云散了,就让他放了那个小太监,不必送内务府查办。李莲英的察言观色,斯见于此。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求人的时候还要注意对方所处的状态,也就是注意对方的情绪和心理需要。比如:对方与你一边谈话,又一边很着急地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看手表,那对方可能有一件很急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该把你要求办的事讲出来。当对方很热情也很抱歉,“对不起,我今天有点不高兴的事,不过没关系,你说吧……”这时无论对方多么热情,你也不要说。你可以告诉对方“我没什么急事,回头再说吧,今天你很忙……”然后就主动告辞。有时在你认为合适的时候,讲出自己的请求,但却没有得到对方的答复,那你就不要再请求了,等下次合适的时候,你再给对方点一点。这样多重复几次之后,对方也就容易接受你的请求了。    
    最后,当我们摸清了对方的心理之后,并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时,应该学会当机立断,避免犹豫不决,贻误良机,这样就可以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