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学”,要把它拿来“净化一下心灵”把它当成“时代精神家园”并试图用它教育我们下一代的人,真是糊涂!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古代文明。然而,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太长,使得中国渐渐的落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何这么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四书五经》统治、奴役着人民的思想。在那种思想的束缚下,皇帝、官吏成了天,成了神,成了至高无上的一切,而人民成了奴隶、成了小草、成了猪狗不如的贱民……中国人受够了《四书五经》中腐朽思想的苦头,刚刚摆脱其阴影,现在却又有人要把它拿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倒退!让小学生不加选择的读《四书五经》对学生的成长教育不是挖掘而是束缚!最终对学生的影响是:弊多利少!
作为现代人,重要的不是学不学《四书五经》那些已经被历史抛弃的东西,而是那些新的、积极、自由、民主、向上、科学、与时代同步的东西。不加选择就将《四书五经》引入校园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作为家长,如果学校不加选择就将《四书五经》全盘端出作为“校本课程”让孩子去读、去背那些连孩子都不明白的《四书五经》的话,我宁可让自己的孩子旷课,让他去锻炼身体,去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也不让它来毒害孩子稚嫩的心灵。
第六部分马加爵杀人案告诉了我们什么?
[资料]
《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25日报道: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因与其同学为琐事争执,认为同学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并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名声受到诋毁,原因都是同学所致,于是决意杀害同学。因担心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妨碍其作案,决定将4人一起杀害。马加爵作案后乘火车逃离昆明。经公安部通缉,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马加爵已被执行了死刑,那个丑恶灵魂消失了,这无疑是一个大快人心的结果。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的心情并没因此高兴起来!我时常考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大学生会成为杀人凶手?
在曾经的品学兼优和现在的冷血凶残之间,是什么给它们划上了等号?马加爵杀人案告诉了我们什么?
现在,人人都知道马加爵杀人是由于心理问题所致,可谁又知道其心理问题究竟有多深?多严重?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走向极端会选择自杀,没想到他会把烦恼、郁闷转嫁出去而杀人。由此它告诫人们:学校、家庭、社会忽视了德育教育、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教育应德才兼备,德更为先。这说明我们的家长、社会在教育的重“德”还是重“才”的认识上一点也不合糊。然而到了实际操作上,却完全变了样。学校追求的是分数,家长追求的是分数,社会追求的还是分数。
在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会有学校和老师不厌其烦地抽时间给学生补课;在家里,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家长也是急不可待,有的请辅导老师,有的送补习班,有的购买辅导书刊……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对孩子出现的心理健问题或思想品德上的问题,学校多是找学生谈话或是把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在接到学校的反映后,一般也是简单的询问,指正所犯错误,进行批评,责成不要重犯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忽视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品德问题和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就等于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动力,可以在前进的道路上冲破困难障碍,克服自身缺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进步和成绩,立志成才。反之,即使具有各学科的高分,而欠缺良好的品德,就会在成长的路上迷失方向,产生傲气和私心杂念。易受歪门邪道的引诱,甚至落入万丈深渊!
社会上有这样的观点:“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是啊!有才有德的人会给社会带来安定和繁荣;有才无德的人会给社会带来一连串的祸害。
德才兼备,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孩子的要求。有德无才,或者有才无德,都是将“德”和“才”对立或分离开来,这无疑是片面的或错误的。
马加爵事件告诉我们:教育,必须德育领先、德育第一。否则,即使把学生培养成满腹经纶的人,他不仅不服务于人民,还去祸害人民,其不是自酿苦酒?
第六部分高级技工的缺乏说明了什么?
[资料]
《南方日报》2004年7月8日《年薪10万难聘指甲钳高级技工》(梅志清向坤山)文章摘要:目前我国指甲钳行业约有3—5万人的就业机会和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加上国外对此类人才的需求空间,缺口10万以上一点也不夸张,在市场上年薪10万也聘不到指甲钳行业研发制造技术人才,但目前我国竟然还没有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关注到这一行业的需求……
这篇报道,叫我深思许久。
在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博士、硕士难找工作的今天,却出现了年薪10万难聘高级技工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年薪10万难聘高级技工?这一现象所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职业教育?我们的职业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我们原有的人才观念有问题。第二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们传统的人才观是“学而优则士”。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上大学,应该在高级写字楼工作。读书找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惟一目的。很多人认为:读职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院就低人一等,没有出息。他们怀疑和鄙视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城市的学生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就读普通高中,准备考重点大学,将来找好的工作,中学生高考时也往往是非名牌大学不上,有的学生反复重读,就是为了考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而农村学生、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认为读大学国家都不包分配,读职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院就更没有前途,所以只要读完小学、初中,不是“睁眼瞎”就行了,初中刚毕业甚至还没有毕业,他们就跟着大人外出打工挣钱来养活自己。以上种种错误观念是造成职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各个职业教育的办学单位没有很好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对各类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致使职业教育走弯路多,办学效益低。
当然,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方面地方政府无力对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没有合适的企业提供毕业学生的就业机会,再加上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差,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使本来就被人怀疑和鄙视的职业教育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才使职业教育越办越没有起色。
有教育专家说:“职业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要发展职业教育,我个人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改变原有的读书观、人才观,抛弃“学而优则仕”等封建、腐朽观念。树立新的读书观、人才观。树立人才不仅仅是“院士”、“博士”、“企业家”、“政治家”等,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是宝贵的人才!要纠正鄙视职业教育的种种不正确做法,使职业教育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事职业教育的单位和学校,要强调和重视校企合作,在办学理念、培养计划、实验培训等各方面都应体现时代要求,真正做到以地方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终身教育为目标。要根据社会需要设置、调整教学计划与课程。争取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三,要调整、加强师资队伍。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我们要用强大的教师队伍支撑起职业教育的蓝天。
有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8月底,南京市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6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南京市交通技校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9%。明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中,也已有一半被用人单位预订,特别是汽车修理、检测等专业,可谓供不应求。技术工人的待遇也让不少大学本科毕业生羡慕不已。一家普通汽修厂的工人月工资可达1500元。如果到三资企业,至少是3000元。我国的职业教育有广阔的前景,只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