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珠三角地区)在课时分配方面:政治、历史、地理(只是高一)、生物(高二才有)体育、电脑每周各2节,美术、音乐(只是高一)每周各1节,物理、化学每周各3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各5—6节,有个别学校为了加强英语,把英语开到了7节!而且,英语还有1、3、5的早读。
在有的学校,为了加强英语教学,学校或任课老师还规定学生在早晨、中午、晚自习之前都要提前15…20分钟进行英语的听、写、读。
现在,还有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是,让学生在睡觉之前听英语录音,在听英语录音中漫漫睡去。也就是说,现在的学生,从一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之前所进行的工作都与英语有关!英语的学习,成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如果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作随机调查,你可能找到一些没有学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人,就是找不到一个没有学过英语的人!但是,你在这些学习了英语,而且是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中再找一些能够阅读英语报刊、文献的人,可就少的可怜了!如果再找能够用英语和外国人进行对话交流的人,那就更少了!
大多数人在学习英语,不是因为喜欢英语、热爱英语,也不是说他们的生活与英语有关系,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学校的时候,因为考试要考,因而不得不学!等他们离开了学校,不再参加考试了,他们也就不再学习英语了、他就会把英语搁在一边(少数从事与英语有关工作者除外)。由于没有应用环境,三五年后,以前学习的英语知识90%的还给了书本和老师。自己留下的,除了二十六个字母和“goodmorning”“byebye”之类的常用语言(学一个月就够了)外,恐怕连200个单词也没有了!
这就是事实!在事实面前,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国家的英语教学已经走上了歧路!已经成了诸多教育浪费现象中最为严重的浪费!
是必须进行改进的时候了!
然而,我们国家的有些人,不知是何原因,固守着对英语的崇拜。总觉得英语是世界第一语言,没有英语就不行,似乎不全民学英语就会亡党、亡国一样,把对英语的学习强调到了极限,而且是强迫性的。升中学要考英语,升大学要考英语,读硕士、博士还要考英语,就连职称晋级也要考英语!英语学习成了国人的考试工具、晋升之阶的必过之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一般的升学考试考英语,尽管不科学也还能找到合理之处。但是,类似于职称晋级也要考英语的现象,不但不科学,甚至有点滑稽可笑!
比如古汉语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作家等工作为什么也要考英语?难道古汉语、中国历史、小说创作都要用英语进行?就说是为了查资料方便或者有利于与外国人交流,难道外国人对古汉语、中国历史的研究还比我们自己更多、更深、更透?难道我就不会读已经翻译了的资料或者请人把自己的东西翻译了再拿去和外国人交流?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以汉语为基础的国家。我们的大多数国民从事的工作也只与汉语有关系。能够参加国际交流、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第五部分要不要全民学外语?(3)
有这样的国情,我们为什么不从实际出发,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为什么不用求真务实的态度来调整我们英语教学的思路?
别指望人人都会外语,别指望人人都会用外语学习或交流!如果我们真的作到人人都能直接使用外语学习、交流的话,我们办那么多的外语学院干吗?
我们办外语学院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方便、促进交流吗?
让少数人搞翻译,让多数人搞专业研究,这岂不比人人都搞翻译节约许多?让专业人员集中精力用自己的母语搞研究,效果难道比用外语研究还要差?
由此我又想起了前些天我们几个教师在进行该不该全民学外语的辩论时,一位英语老师拿一家外语出版社社长的话:“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国民英语水平是综合国力的反映”来压大家的情景。
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与其懂不懂外语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民英语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李白知道什么是英语吗?杜甫懂得A、B、C吗?不懂,但是他们不一样是伟大诗人吗?有人说那是在古代,时代不同,没有可比性。那我们就说现在吧,在英语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懂英语,都会用英语交流,不也一样有连饭也吃不饱的人吗?
毛主席不会英语,但是他能够让所有会英语的人仰视自己!印度是一个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但是印度也是一个综合国力比较低的国家。英语水平怎么可以和综合国力相提并论?
是到了认真反思,必须纠正的时候了!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教育投入比起发达国家本来就少许多。但是我们在英语教育方面又存在着惊人的浪费,现行的英语教育效果与其投入是极不相称的。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浪费!
应该明确:英语教育仅仅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仅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仅仅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一个媒介,而且不是惟一的媒介。它没有我们的专业重要!它没有我们的母语重要!
我们的国民,真正用英语工作的人并不多。我们没有必要这么认真、这么疯狂地抓英语学习。没有必要强迫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而且要学好英语(不学或学不好,就会失去上高中、上大学、读硕士、博士的机会,就会失去职称晋升的机会)。什么“双语教学”,什么英语是与语文、数学一样的基础学科(3+2、3+X、3+X+综合考试中的地位),什么英语不过关就不能够晋升职称的有失妥当的做法,应该纠正或废除了!
此现状如果不改的话,浪费的不仅仅是人力、物力、时间……
第五部分中小学教育该不该是精英教育?(1)
[资料]
《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日《大众化时代如何看待精英教育》(作者张尧学)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7%,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如何看待和抓好精英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高校的精英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大学生自身缺乏成为精英的动力和精英意识……应有几所大学定位在精英教育上……应该围绕精英教育确定战略、加大投入、巩固成果、推进和深化改革、培养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精英人才……”
此文让我深思良久!
文章明确指出了“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范畴,其实施应该由大学教育来承担。
但是,不知何时?也不知是何原因?使得我们的基础教育变成了“精英教育”,而且由愈演愈烈之势!
“精英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培养在某方面、某领域中有超人之处的高级人才的教育。
“精英”对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文章述:“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精英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外交和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还是政府、行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精英人才都起着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作用。”
“有了某一方面的精英人才,就拥有了该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竞争力。”
可见,“精英人才”对于我们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达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啊!
既然“精英人才”对我们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达都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重视“精英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文章说:“精英人才”的拥有有两种方式:引进和培养。
由于当前我们的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对“精英人才”的引进还比较困难。所以,拥有“精英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们教育的肩上。
但是,教育是个大概念。它包括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大学的高等教育、还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到底主要由中小学教育来承担还是主要由大学教育来承担?或者两者共同承担,所占比例不同?中小学占两成、大学占八成?
这些问题,从理论上提出的时候,谁都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什么就变了样?为什么就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小学教育成为了“精英教育”的主战场?而真正需要进行“精英教育”的大学教育,却在一旁看干着急,或者只承担了小部分的任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明摆着的事实嘛!
现在的各个中小学,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哪一个学校的学生不为学习所困?哪一个学校的学生不为考取理想的中学或大学成为“精英”而奋斗?
为了成为“精英”,他们几乎牺牲了所有属于自己年龄所特有的权利。比如尽情的放松,比如尽兴的玩耍……为了培养“精英”,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家长们,哪个不是陪着孩子加班加点的苦战、巧战……
而学生们一旦上了大学,到了真正成为“精英”的时候,他们却变的悠闲而安逸。还有多少家大学的多少个学生为了成为真正的“精英”而像他们在中小学时候的努力拼搏?大学的老师和大学生们的家长中,还有多少像中小学的老师和家长为学生的学习而那么紧张忙碌的?
刚才是站在社会的角度观察的结果。
现在,我们再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和中小学学生的课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