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她从上海来-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爱玲心里那扇门渐渐开了,她渐渐感受到瑞荷这个人。他们这样贴近,看着焰火舞动,没有任何不安,瑞荷走进了她的世界,他满是温暖。这是人在异乡的张爱玲,或说从小到大的张爱玲始终匮乏的,温暖的情感,倾出一些就足以让她灭顶,她总是冷冷淡淡地因为受不起。    
    张爱玲斜倚着脸颊,轻轻摩挲着瑞荷,他脸颊刺扎扎的,身上是烟草的味道。瑞荷看着张爱玲细致的五官,亲吻她的脸颊,发现她有一双会笑的眼睛。    
    春雨连绵。午后的一线光从窗帘的缝隙透进来。瑞荷在床上小憩,张爱玲蜷卧在他身边,这世界静得只剩下雨声和瑞荷的鼾声。张爱玲的眼睛对着窗帘透进来的一线光,默默地问,他是谁?她的命运怎么会来到这里?小时候她有千百个迷惑在心里,总以为长大就能解惑,但那一天终究不曾到来。她也不绝望,即使少女被监禁时,她也终日凝视窗外那一线光,她不要求整个世界为她敞亮,一线光就足够。戚戚漫漫的雨,她不忍再望下去,害怕像洞穿故事那样洞穿自己的命运。    
    好日子从来经不起消磨。伊琳夫人通知瑞荷在文艺营的居留期已满,而他延长居留时间的申请又有困难,夏秋两季文艺营预定的名额已经满了,他必须离开。张爱玲再度感到失去的恐惧,瑞荷能明显地看出她疏离冷淡的情绪。他知道张爱玲缩回了她自己的世界,他不勉强她。况且瑞荷有他烦恼的事情:他半边手脚有时麻木僵硬,类似中风前兆。    
    面对张爱玲的泫然欲涕,瑞荷揽住她劝慰说:“别伤感!这是个很棒的春天!一整个四月份,我做的最满意的一件事,就是和你说话!”但这种安慰对张爱玲无用,她脱身走开,低低地呻吟着说:“你走了,这里就只剩下一片荒野森林了!”    
    瑞荷并没有这么沉重的情绪,他浪荡惯了,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但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张爱玲苦楚满怀。他收敛谈笑风生的态度。第一次和东方女子接触,他不能把张爱玲想成和那些与他有露水姻缘的西方女子一样豁达。张爱玲的声音低沉颤抖,似乎不是说给瑞荷,而是讲给自己听:“我不怕孤独,我怕别离!”


第一部分愁绪满怀

    张爱玲愁绪满怀,却仍然将瑞荷一直送到火车站。瑞荷见她不言不笑,努力地想使气氛轻松一些,讲些自己的趣事逗她:“我到哈佛报到的第一天,跟一个女孩去一家旅馆——我还记得叫LennoxHotel……”他偷眼看看张爱玲,“我们只是吃点喝点,没干吗!那家旅馆楼下的餐厅,烤蚝棒极了。我口袋里没钱,也不慌,把经理找来,跟他说说,过几天再给,一点也没问题。这种事我常干!真是金色年华,走到哪里都是机会和希望!你这么年轻,你有的是机会和希望!”张爱玲笑不出来,她忧心忡忡地说:“但我没有时间!我必须要在积蓄花光以前把我的小说卖掉!我不知道我选择纽约对不对?我的经纪人好像对我很有信心,可是她并不积极,总要我写信去问她,她才会告诉我一些出版界的情况。”    
    瑞荷握着张爱玲的手为她打气:“你的责任是写出一部精彩的小说,市场和成功的责任不在你!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只等待毕生一次发表作品的机会,你已经有了一次,你应该要有信心!不要以我为榜样,我是个失败的例子!你是很棒的!”    
    张爱玲的眼泪在眼眶里转着,她别过头去说:“不想跟你说谢谢!你知道我对你的感激!”    
    瑞荷在张爱玲额上吻了一下,他没有承诺,眼下一切对张爱玲都是空的,但她仍是微笑。火车就要开了,张爱玲从车窗塞了一个信封给他。她看着火车远去,看着瑞荷伸出一只手臂举着帽子向她说再见。她的眼泪忍不住落下来,觉得整个世界只有她一个人站在那里,那是她一生中隐隐挥不去被遗弃的感受。    
    火车上的瑞荷拆开张爱玲的信。里面滑出两百块美金。他的心头略感沉重,却还是能和对面的人谈笑风生。    
    这是张爱玲来美国的第一个春天。她的天空并没有因此而一片清朗,更多浓浊的雾霭覆在心头。没有瑞荷在这里,她的心落单了。    
    张爱玲写给瑞荷的信像多年的老朋友,絮絮说着日常的生活和烦恼,口气亲切随意:“我希望你在那里一切都好!我也正在苦恼我下一个去处,纽约房租太贵,我怕小说还没写完,我身边的钱就用完了!”    
    “我正在重新改写前两章,你给我的许多建议都很重要,我的人生不容许太多的幸运和快乐,但我仍是幸运地在这里遇见你,而你带给我的也总是快乐!”她太留恋这一点来之不易的温暖,不想失去它,直到一九五六年夏天,她才惊慌地在信里说:“我怀孕了!此刻我感到茫然失措,该怎么办?我无意增加你的负担和困扰,也知道你是一个自由惯了的人,但是我在这里没有亲近的朋友,没有人能帮助我!我必须立刻见你一面!”    
    火车带着张爱玲去向又一个未知,在瑞荷暂居的萨拉托加小镇停下。张爱玲下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周岁大的小孩,背在年轻的父亲背后,偷偷对着所有过往的人笑。张爱玲从来未对孩子有任何好感,想到养儿育女也仿佛事不关己的疏离冷淡,她勉强自己把眼光转开淡漠以对,冷不防听见瑞荷叫她。    
    瑞荷打了领带,手上拿着花,满头大汗跑过来。张爱玲见到他,仿佛见到亲人,但她不能确定,仍然一副惴惴不安的神情。瑞荷把花递给她问:“你愿意嫁给我吗?”张爱玲蓦地红了眼眶。瑞荷拥着她安慰说:“放心!一切都没事!我们会很好!。”    
    他们找了个地方刚坐下几乎立刻讨论起孩子的事。瑞荷说得很婉转:“我太老,负担不起一个孩子,我真心希望我们能在一起,虽然我们对彼此了解不够,但是我们能处得来,这并不容易!也许你有其它的想法,你应该告诉我!也许你认为我对你来说太老了,下个星期我就满六十七岁了!”张爱玲则仿佛在来以前就做好了决定,对拿掉小孩这件事没有激烈反应,她脸上看不出悲伤的神情,平淡地说:“我愿意跟你在一起,对我来说,你恰到好处,我自认也没有能力负担一个孩子,我同意做流产手术,但我希望你能陪我!”    
    瑞荷着实松了一口气,撇去孩子的问题,他是既惊且喜在这暮年竟有这样一段感情发生。他抬起张爱玲的脸,再一次捕捉到她会笑的眼睛。    
    他们新婚即遭遇大劫,瑞荷中风入院。张爱玲伏在他怀中哭得很伤心:“这个世界可以遗弃我,你不可以!”瑞荷隐隐明白,遗弃是张爱玲潜在的不安,却不明白纠结在她情感底层的有什么样的隐痛。他的健康逐渐恢复,和张爱玲住进彼得堡小镇上的一间小公寓。瑞荷处理家里的杂务,存钱寄信跑杂货店诸如此类的事,也忘不了买一束花给张爱玲讨她喜欢。    
    美国的出版社对张爱玲的小说没兴趣,然而张爱玲的积蓄要付房租,支撑日常生活,还要寄给在伦敦即将做手术的母亲。衰病之年的丈夫,拮据的经济,小镇公寓主妇的辛劳,是她对生命无常的惊怖,那挥不去的惘惘威胁。她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瑞荷的爱。


第一部分点染一个孩子的生命

    一九五八年,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在英国去世。她的遗物远渡重洋运到张爱玲家中。看着那一口大木箱,只要打开就可以见到母亲,但张爱玲竟这么迟疑。她把箱子掀开,仿佛小时候偷偷推开一扇门。那小小的张爱玲探进一个小脑袋,黄逸梵对她招招手。张爱玲好玩地尖声笑着,一溜烟就跑掉了。黄逸梵兀自怔忡坐在书桌前,低头继续替照片着色,她在张爱玲的衣衫上染上水蓝色,仿佛点染一个孩子的生命,好叫她远远脱离这灰暗的世界,照片上的孩子因此鲜活起来。    
    现在那张照片正在张爱玲手中,她的眼眶渐渐濡湿。她仿佛看到年轻的黄逸梵坐在妆镜前梳头,眉头深锁,戴着那些首饰都无法叫她光彩。三岁的自己绕在母亲身边,踮着脚,努力想把一个一个小盒子打开。她看见母亲耳坠上两颗闪闪的小钻,头发梳成美丽的S形,突然趴到母亲身上,把头深深埋进她的怀里,只觉得母亲实在太美丽了。    
    张爱玲倚在瑞荷肩头,她落回童年,落回对母亲的种种记忆,她无法假装她是在这个世界里的一个陌生人。她哭得这么伤心,这是从童年到长大她对母亲一切的想念、失落与哀悼。    
    她跌落回时空交迭的记忆里。    
    张爱玲的记忆从一九二三年天津布满灰尘的戏园子开始。喧响的锣鼓声,四周昏暗的气氛,包厢里大红布幕的隔帘,递茶水点心的人穿进穿出,脚下的瓜子壳,台上的大花脸,一声斥呵,惊得张爱玲一双眼睁得圆鼓鼓的。那时她三岁,可以自己单独坐在一张椅子上。母亲黄逸梵和朋友在她身边闲聊,她们安详、友爱、兴致勃勃。这是张爱玲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光。    
    朋友忽然咿了一声:“那不是……”有人用手肘撞她,她猛然醒悟,住了嘴。黄逸梵顺着朋友目光往楼下看,一双男女刚落座,她的脸色当即就变了。张爱玲懵懵懂懂地向下看,那男人像是父亲,她被母亲拖了回去。她的头紧紧贴着母亲的胸口,仿佛可以直接听见母亲的心事,她可以感觉到母亲胸口微微起伏,甚至有抽泣的暗影。    
    从这以后家里就不安宁了。天津张家是老式花园洋房,墙上有绿森森的爬墙虎,阴凉凉,静悄悄,黄逸梵的叫喊声传得很远,连院子里的张爱玲也听到了。母亲几近声嘶力竭:“你这算是什么?你给我什么难堪!”    
    父亲张志沂的嗓音很虚弱:“没的事你听外面的人瞎胡扯些什么!”    
    “我黄逸梵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