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經注重在「無所得」三字,學者當特別留意! )
    (又無所得,勿作無智無得的「無得」二字解!因上文「無得」二字是破菩薩法執,已如上釋。今「無所得」三字是總結上文「是故空中無色……無智無得」一大段文;也可說是總明般若畢竟空的結晶語,當勿忽略!) 
    【分釋】以無所得故,這一句是承上起下之詞。謂承上文之「是故空中無色……無智無得」,起下文「菩提薩埵……三菩提」。「以」字作「因為」二字解。「無所得」謂洠в幸环ǹ傻谩!腹省棺挚梢酝ㄉ贤ㄏ拢舫猩衔膭t作「原因」二字解(即「以無所得故」為句),若起下文當作「所以」二字解(即「故菩提薩埵」為句),茲把它分為二義來講: 
    一、約實相理體言:何以上來說「是故空中無色,無受……無智亦無得」呢?因為(以)真空實相體上本自清淨空寂,「無」有五蘊等一切諸法「可得」的原因,故曰以無所得故。六祖說:「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此承上文也(此處無所得句當連上文讀)。 
    二、約般若功力言:「因為」般若能摧毀一切煩惱,掃蕩諸相——「無」有一法「可得」,有如是勝妙功力,所以菩提薩埵依之(般若)而獲到心無罣礙,乃至究竟涅槃(若有執著諸法可得則不能獲到心無罣礙);三世諸佛依之而得證無上菩提(若有執著諸法可得亦不能證得無上佛果),此起下文也(此處無所得句當連下文讀)。 
    以外亦可約「能得」「所得」「本具」三義釋之: 
    一、謂依般若勝慧了達諸法皆空,得個什麼?故曰無所得。此約所得方面言。 
    二、謂自性本自圓滿不缺,無須一些兒所得,故曰無所得。此約能得方面言。 
    三、謂實相本具一切功德智慧,凡夫迷而不見不知,今菩薩依行深般若親證實相——一切功德本自現成,不是前無而今忽有,更非從外得來;因本具故,非真有所得,故曰無所得,此約本具方面言。 
    一切諸法皆因妄情執著而有,如凡夫執五蘊故有身心世界可得;二乘執空故有偏空涅槃可得;權教菩薩執二邊故有上求下化而能所歷然。總之無所得即是無取著(無愛取,執著),有所得即是有取著,一有了貪取執著之妄見,則三惑煩惱熾然。觀音玄義云:「見思取生死相,塵沙取涅槃相,無明取二邊相」。今用觀照般若照之,則妄情頓消,執著俱遣,是為凡拢楸M,智懀Ф纪觯有什麼三惑可言,諸法可得呢?經云:「如是般若波羅密多以虛空為相,以無著為相,以無住為相,何以故?般若波羅密多甚深相中,諸法諸相皆不可得,無所有故」。問:既云洠в幸环ǹ傻茫瑸槭颤N下文又說依般若而得究竟涅槃乃至佛果?讓我來引一段經文作答案。 
    「善現言:世尊若不可得,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若不得一切法,云何能圓滿六度,入菩薩正性,嚴淨佛土,成就有情?佛言:菩薩摩訶薩,不為一切法故,修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無所得故,修般若波羅密多」(大般若經)。 
    當知有所得則心生執著而受累,無所得則心自空寂而解脫(菩薩究竟涅槃,即由無所得心而得來的)。這可舉一喻:比倣一班不重實學而好虛名的人(不重實學喻不解空義,好名喻妄生執著),非但得不到什麼稱譽,反而招來了一個——譏嘲(喻為執著所牽累)。至於那不重名而韜光晦跡的他們(喻無所得),反而博個偉大盛名,流傳千古(喻獲到大解脫)。即此可知有所得則無所得,無所得即是真得。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所得則無所得),若見諸相非相(以無所得故),即見如來(即是真得)」。斷際禪師也說:「不得一法名為傳心,祇無所得名為坐道場」。這都是說明無所得即是真得的道理。同時又要知道,「自性空」不礙「緣起有」,所以無妨因果的建立,而「緣起有」不忘「自性空」,所以洠в腥f法的取著。能夠說有而不著諸相,談空而不廢諸法,這才是般若真空的微妙處!是故下文說:菩提薩埵依般若而究竟涅槃。 
    菩提薩埵,略稱菩薩,已如前釋。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謂依此般若畢竟空慧而獲到心無罣礙,乃至究竟涅槃。 
    罣礙,罣是網罩義(喻無明煩惱蔽覆真心,如被羅網罩著不得自由);礙是阻滯義(喻眾生執著,阻礙正道,不得前進)。意思是說真心被了無明的蔽覆,事事妄為執著(罣),對境生阻,樱境蓽ǖK),故謂之罣礙。亦即被物牽罣障礙而不得自在的意思。 
    到底被什麼牽罣障礙的呢?凡夫被色牽罣,故有我執的障礙;二乘被空牽罣,權教菩薩被二邊牽罣,故有法執的障礙。 
    恐怖,恐為恐懼,怖是怖畏。一時驚駭曰恐,常存畏懼曰怖。要之,即是有事所牽累而生恐懼怖畏,心不得安的意思。究竟恐怖什麼?凡夫為五蘊的罣礙,而有分段生死的恐怖,二乘為偏空的罣礙,權教菩薩為二邊的罣礙,而有變易生死的恐怖。 
    茲單就凡夫方面來說:因不覺故,內執四大假合之身為我,貪戀取著,則以身為罣礙而有老病死等種種恐怖的發生;外執萬法為實有,妄為取著,則以萬法為罣礙而有患得患失等種種恐怖的發生;這都是無般若智,迷實相理,一向以妄想心用事,煩惱心用事,故有種種罣礙恐怖。菩薩依般若智,純以真實心用事,清淨心用事,故無一切罣礙,因而也就洠в惺颤N可為恐怖了。 
    我人要是能依般若而修,到了功行得力的時候,則心境一如,解脫自在——內不執著身心,則不為身心所罣礙;外不執著萬法,則不為萬法所罣礙。那末,這些老病死,和無常轉變的一切恐怖,自然成為烏有(執著是惑,罣礙是業,恐怖是苦,即惑業苦也)。由於洠в袌讨ɑ螅瑒t無罣礙(業),既無罣礙,也就洠в锌植溃ǹ啵还试恍臒o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遠離」二字均讀去聲,作去字解。也可說,遠是永遠,表非暫時,離是脫離,即解脫的意思;合之為永遠解脫。大般若經云:「甚深般若波羅密遠離之相」。又云:「於一切煩惱,六趣,四生,蘊界處等而得遠離,故名般若波羅密多」。 
    「顛倒」,顛者頭也,倒是倒置。如人之頭本在上(頂天),腳本在下(立地),今則相反錯亂,頭使垂地,腳使朝天,是為顛倒。這是一種譬喻,意謂眾生背覺合塵,認妄作真,故以顛倒稱之。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以枺鼮槲鳎阅蠟楸保埂H∫灾篱g有四倒。怎樣叫四倒? 
    一、對於世間諸行無常之生滅法,妄計為常,此為常倒。二、對於世間諸苦,妄計為樂,此為樂倒。三、對於世間諸法,不明一切無我,妄計為我,是為我倒。四、對於世間諸不淨法,妄計為淨,是為淨倒。所謂妄認血肉之身為淨,世間享受為樂,緣影之心為常,緣生之法為我(詳見俱舍論十九,大論三十一)。 
    當知,無生無滅,永恒不變謂之常;寂滅永安,長離諸苦謂之樂;自在解脫,真實無礙謂之我;永離一切塵勞垢染謂之淨?凡夫精血構成之身,那裡有淨。所受眾苦交煎,那裡有樂?妄心剎那生滅,那裡有常?因緣所生之法,那裡有我?這四倒皆為眾生迷了真心所起的一種妄見。 
    佛陀在臨滅時,曾諄諄警戒諸弟子們說:若我滅度後,爾等當依四念處為住(住是不離的意思,謂時時不離四念處觀),四念處:一、觀身不淨,可以對治淨倒;二、觀受是苦,可以對治樂倒;三、觀心無常,可以對治常倒;四、觀法無我,可以對治我倒。這是很值得留意的! 
    「夢想」,謂夢中之幻想,是一種虛妄不實的。(日間思想尚屬虛妄,況夜裡夢想呢?)竹窗隨筆云:「夢以想成故云夢想」。 
    或譯為妄想。妄是正說,夢是取喻。大論云:「如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眾生迷時(如夢),妄認萬法為實有,到了覺悟的時候(如醒)才知道萬法妄幻無實,這時也祇有亦復自笑。所謂夢裡情景宛然,覺後事物全非。要之,凡夫認妄作真,謂之顛倒,夢者錯認夢境為真實亦是顛倒,故以顛倒夢想稱之。 
    一切夢境皆為夢所幻現,全非實事,而夢中人錯認為真,迨至醒來情景頓空,這時才知南柯一夢。吾人現前身心世界,皆依無明妄想之所幻起(無明喻夢,身心世界喻夢境),全體不真,因迷故妄認為真,而生種種顛倒執著,這和夢裡的顛倒有何差別呢?偈云:「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俗語也說:「人生如夢」。須知一夜之夢為小夢,一生之夢為大夢。又夢想即指吾人無始劫來的無明煩惱,畢竟虛妄,如夢不實。凡夫無知(無般若智),被其所迷,於中顛倒執著(惑),妄造惡業(業),妄受生死(苦)。今以般若照之,則無明惑破,虛妄相空,而真心全露,實相顯現,如夢初醒,求夢中境了不可得;這就是遠離顛倒夢想的意思。 
    般若是明畢竟空,行深般若的菩薩們,既能洞見一切諸法性空,自然不會起了種種虛妄的顛倒執著,所以說遠離顛倒夢想。顛倒夢想為生死業因,業因既亡,生死自了。解脫生死就是涅槃的境界,所以下句接著說:「究竟涅槃」。 
    涅槃,先來把它的種類介紹一下:涅槃有有餘、無餘兩種。要詳細明白它當分三段來講: 
    一、就小乘方面:證得阿羅漢果,對於招感生死業因的見思惑(裕模╇m已斷盡更不生起,而尚有前業所招的生死果報身未滅(生命體猶存),叫做有餘涅槃(尚有餘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滅故)。若連以前煩惱業所受之身亦滅,更不隨業受生死,叫做無餘涅槃(無餘外生死苦果可滅故)。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