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24-悲壮的历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基于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所带来的感性认识提出来的,至今仍为多数人所公认。我们通过1970年通海地震的现场考察提出双侧破裂的可能性(即破裂由某点开始向两侧发展),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震源机制会战中得到验证。事实证明,这项工作对研究地震前的前兆反应的空间分布以及幅度大小是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大地震实践机会是太少了。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 命的确又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觉得,抓住每一次宝贵的大地震实践机会,对于推动地震机制等有关地震成因的工作向前发展,力争尽快地掌握地震的内在规律,从而达到预测及预防地震,避免或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二人希望领导支持我们的要求,准许我们到这次云南7。1级地震现场去进行宏观考察并接受教育。    
    我们以考察集中于极震区的地表破坏现象为主,而不是全面的宏观调查,根据以往宏观考察的经验,这样的工作量约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指野外工作部分)。由于各方面都较熟悉,估计完成任务将是比较顺利的。    
    当否?请批示。    
    贾云年    
    李钦祖    
    74。5。18    
    当时,河北队领导没有批准你们的申请。但是一个月后,你们终于如愿以偿。国家地震局应广大地震工作者的要求,于6月份组建了有9个单位、58人参加的昭通地震第二考察队。河北队有你和李钦祖,还有王吉易、刘国良共四位同志,随队开赴滇东地震现场,你与钦祖都参加了考察队震源物理组的工作。    
    此一去,就是50天。山高路远,雨季来临,工作之艰苦可以想见。从保存下来的此期的两封来信中,你和你的战友们的辛苦与付出,可见一斑。    
    1974。7。5    
    来信·云南大关海口    
    非比:你好!    
    第一封信想已收到,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19天了。现场工作困难不少,〔6月〕29日到海口前线指挥部,当晚就下起了大雨,连下了一天一夜。公路到处塌方,连我们居住的扎在河滩上的帐篷都受到了威胁。昆明大队测量队的三个帐篷都进了水,进山的小路也因塌方不能通行。    
    7月1日才出发到双河看了一下,路程来回60华里,途经掉儿岩、手扒岩、滚牛岩等险路。顾名思义,可见地势之 险要。2日看了把河流堵塞形成湖泊的丁木大塌方,晚上开了庆祝建党53周年纪念晚会。3日爬到震中钟家坪,看来确实是9度现象,但发现了普遍的水平运动迹象。4日是最累的一天,我、李〔钦祖〕以及陈运泰、王妙月等五人连续行军达110华里,几年未走山路了,算是经受住了考验,累得也可以。    
    今天老天爷又下起了雨。一下雨,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埋怨地震局组织太晚。现在已进入雨季,三天两头就下雨,的确造成很多困难。路滑还是小事,塌方是最大的威胁。写了这几天的简单情况,你不用担心,我毕竟是老宏观,还是有经验的,不会无故冒险。    
    现在极震区南端任务基本完成,下一步待公路修通以后就要转移到桧溪(北端)。按计划极震区野外工作到13日告一段落,月底以前结束全部野外工作。我们打算根据情况把外围工作时间缩短,稍微加长一些室内工作时间,特别是到成都、昆明查〔地震〕图。    
    你和小谌最近情况如何?现在石市正热,可我们倒像是来此避暑。远隔万里,我只有在信上问询,帮不上更多的忙了,望你自重。    
    最近河北省地震动态如何?    
    家中有信来否,我也很是惦念,有可能你替我写封信。    
    其他就没什么情况了,我一切都好,勿念。


奋进河北请缨出征(2)

    祝    
    好!    
    云年    
    5/7    
    于海口    
    以上情况请代为向王益海谈谈,就不另写信了。。。    
    1974。8。7    
    来信·云南昆明    
    非比:你好!    
    原定刘、王9日到,我11日到,但因车票未买好,刘、王推到10日,我恐怕要推到13~14日了。因我有任务到成都,还地震图,同时把7月份的图再补查一下(上次去时图尚未寄到)。成昆线不时塌方,票也难买。今决定乘飞机去成都。。    
     李〔钦祖〕的身体是积劳成疾,这次爬山起了加速作用。他现在正常时期脉搏90~100次,稍有动作就超过100,人比在石时又瘦多了,很明显是一种病态,但目前还未查出确切毛病。所以他认为现在赶忙回石,一是车上劳累,二是回石什么也干不了,干脆在昆明休息几天,边治边养,待脉搏基本正常后再动身。根据情况我看也只能如此了。。你把李的病情给老王、老杨讲一下,其他见面再谈吧。    
    祝好!    
    云年    
    74。8。7    
    云年,接到你的来信,知道钦祖病倒在地震考察现场,我心里很难过。    
    我们与钦祖是多年的朋友,自相识以来一直相处得很好。你记得吗,咱们准备结婚用的床单等物品,还是他在北京出差时,陪着妈妈去购买后带到昆明的。    
    李钦祖是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的高才生,而且多才多艺,唱京戏是把好手。然而,他命运多舛:1957年在大学被划成“右    
    与李钦祖(右)、陈    
    (左)在学术交流会上    
    (1986年10月于石家庄)    
     派”,后来虽然“摘帽”,但“摘帽右派”的帽子还是一直戴着,“文化大革命”中自然也免不了受冲击。他深谙自己的处境,多年来在科研工作中虽多有建树,但从不张扬。他对震源机制的研究卓有成效,来河北(在昆明工作期间曾一直与在保定工作的爱人两地分居)后,更是业务干将,希望与他共事,向他学习,曾是你当初选择去保定地震地质组的重要原因之一。    
    云年,我要告慰你的是,在你走后,钦祖的坎坷命运终于有了尽头。1983年,他被任命为河北省地震局局长,后来又入了党。然而,当我后来见到他,并对他命运的改变表示祝福时,他并不感到兴奋,更多的是酸楚与无奈,为了那些背负着精神枷锁逝去的青春,为了那些本该熠熠生辉却付水东流的年华!    
    大关地震野外考察结束后,有关的总结与研究工作还在继续。在你的遗物中,我发现了陈运泰给你的一封信。顺便告诉你,运泰后来做了多年国家地震局地球所所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年:    
    别来无恙!    
    我回到北京已有半月。这几天方才开始走上轨道,把大关地震总结的事做起来。前天,老马召集开了个小会,议定从9月2日起,集中几个人把总结弄出来,估计需7~10天。    
    我们四人正在把残存的几个较大余震的辐射图型补做一下,估计只能有几个可做出来。我们震源组的总结大体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从高标准来要求,我希望有几项工作再做细一点,其中:包括希望你再出点力的工作。一是震中分布,此事已在进行中;二是主震有感范围,此工作望你抽空发函多联系几个地点,以期勾划出更为可靠的有感范围图,做完后望以你所能想到的最快的办法带给我;三是补充远台的初动符号,此工作亦在进行之中。    
    你准备何时来京继续做工作?盼告!    
    和陈    
    合作的工作的抽印本给你们俩人送上,你如有什么批评意见盼指正!    
    匆此。顺祝    
    近好!    
    运泰    
    1974。8。30    
         
    在你的遗物中,我还发现了写于1974年9月的三封友人来信,显然,那就是回答你关于大关地震有感范围的回函。他们是:李吉荣——写自贵阳(9月5日);秦保燕——写自兰州(9月11日);李博——写自西安(9月15日)。    
    云年,在你的地震考察生涯中,云南大关地震无疑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实践,已从毛头小伙步入“而立之年”的你,工作的热情不减当年,而理性的思考却在明显提升。    
    从国家地震局第二考察队于1974年9月印刷的《云南昭通地震考察报告》中关于震源力学过程的分析,到你遗留下来的手稿;从你代表四位赴滇考察同志向河北队领导的汇报材料,到震后许多同志的来信;我看到了你在业务、思想、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    
    在《由某些宏观现象看大关地震的发震构造》这份手稿中,你思路清晰地阐述了由地震宏观现象反演发震构造的结论;在那份题为《坚持政治挂帅,勇于实践,走专群结合的道路》的文稿中,你谈到了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实践论,探索地震预报的体会;而在那份《赴大关地震区考察的一些情况及体会》中,你则代表四位同志向省队领导详细汇报了这次考察的工作情况和地震情况,在“我们的一些体会”中你写道:    
    。。我们每个人在灾区经常想着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才算做好了本职工作?    
    地震灾害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贫下中农就用期待的目光询问我们:“还有没有地震?”这个明确而重要的问题,我们却无言以对,痛感自己工作没做好,心中十分惭愧。许多同志回顾了邢台地震时,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对地震战士所做的语重心长的指示,党把涉及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多么大的信任,多么殷切的期望啊!我们必须以最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来搞好地震工作。。    
    大家纷纷表示,我们决心一辈子战斗在地震战线上,只要我们牢记党的教导和贫下中农的期望,我们就一定有信心、有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