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起安德烈,我就像进了一所名校,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我从来都不是他的学生,他却始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他在指导别人时显得那么优秀,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和他一起工作,就像经历一次神奇的探险。他富有个性,也善于理解和倾听。当我拍第一个短片的时候,第一天进行得很不顺利,他鼓励我说:‘我了解你,坚持下去,肯定行!’随后,他教给我很多技巧。” 在片场看着心爱的人受累,祖劳斯基的感受一定很复杂。不过他还是喜欢跟苏菲合作,他骄傲地说:“她是这个年龄段最棒的演员!我拍戏当然要跟最棒的合作。” 相对于祖劳斯基的影片,大众更好奇的是他与苏菲·玛索为什么不结婚却能热恋这么多年。 苏菲·玛索强调,他们两人不断改变,不断成长,发现对方的变化,是最大的喜悦。 两人从认识到现在,一直都有说不完的话,彼此都知道对方心中有很多秘密,想通过拍电影的机会一一挖出来。祖劳斯基说,刚认识时,苏菲·玛索才17岁,但已经拍了《初吻》,成了法国人的偶像。他们首次合作《狂野的爱》,便坠入爱河。 有人说,天蝎座的女子是具有危险性的,她的爱具有毁灭性,而且她知道如何游走在毁灭与重生之间,因为她自己可以活得像个男人。但是,苏菲·玛索毕竟还是个女人,仍旧希望被保护。离她最近的就是安德烈·祖劳斯基。 和祖劳斯基在一起,苏菲显得相当宽容,很少使用过激之词。“我们两人个性都很强,经常有小斗嘴。当然,这也成了生活情趣的一部分。这正好磨练了我们的忍耐力。”每次吵得不可开交时,多是年轻的苏菲·玛索做出让步。她在这时把他当“老人”看,而这位“老人”执拗得像个孩子。苏菲·玛索曾经表示:嫁给摩纳哥王子恐怕都比和安德烈·祖劳斯基生活在一起容易。其实,这份“不容易”是她自找的。她觉得和一个年长的男人生活在一起好处多多,“他对别人更感兴趣,受到的约束更少,而且更有思想”。他们互相交流,彼此补充,爱情确实会使人变得更美好。 苏菲·玛索对安德烈·祖劳斯基的评价一向非常温暖:“祖劳斯基成熟稳重,懂得不断追求进步,还有带动气氛的本事。他给了我纪律、秩序的观念。我们彼此尊重,在绘画、烹饪、服饰、颜色等方面有共同的兴趣,也不缺分享、聊天的话题。”安德烈·祖劳斯基则说:“我们维系这段感情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我还活着。” 或许因为是男人,因为年纪更大的原因,祖劳斯基对苏菲的爱情更为专一,他有一种保护神的角色意识。而苏菲·玛索因为年轻,因为自我,她对祖劳斯基的爱情是一种信念,十几年处变不惊,尽管冲动有时也能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失去理智,但是她坚持住了,并在这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娱乐圈中坚持了十几年。
第6章 化身千万,一以贯之劳燕分飞(1)(图)
18年,或许是一个宿命的数字,不论对苏菲·玛索,还是对安德烈·祖劳斯基。2002年,苏菲生育了别人的孩子,并以这种决绝的方式终结了她和安德烈的童话爱情。 1991年,在拍过《蓝色乐章》之后,安德烈·祖劳斯基停止了电影创作。一方面,他对法国失望了,他觉得法国人已失去鉴赏力,不再欣赏他的作品,他们常说的“安德烈·祖劳斯基是个疯子”那句话,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他的祖国波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游子终于可以自由地回国了,他很想把更多的时间献给波兰,他两次被推荐到文化部长的位置上,都没有应允上任,现在,他想做一些实事。 安德烈和苏菲在华沙有一个家,是坐落在郊外的一片树林间的一座小屋。不拍片时,他们就住在那儿。1995年,两人爱情的结晶问世了,是个男孩,取名叫文森。他们的关系似乎更牢不可破了。在同一年,苏菲·玛索只身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梅尔·吉布森在《勇敢的心》一片中给了她一个角色,后来,她又在英国情节剧《心火》中担纲女主角。她还参加了《安娜·卡列尼娜》的拍摄,整个片子都是在俄罗斯拍摄的。参加这些影片的拍摄之后,苏菲·玛索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大大提高。 安德烈·祖劳斯基曾评价苏菲·玛索:“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对此,苏菲·玛索也有过回应:“独立不是和别人分离、不搭界,而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让别人信任。” 就在他们谈论独立与信任的话题时,2000年,法国的一些媒体爆出苏菲·玛索有了新恋人的新闻。《Voici》杂志封面刊登了她和美国新情人的亲密镜头,这个美国人叫杰克。根据《Voici》报道,苏菲参加电影节活动时,他们形影不离。杰克有一头黑中带灰的头发,四十来岁,容貌英俊。相识不久之后,他就搬到苏菲·玛索的住所,和她同居了。该杂志还说,苏菲·玛索的夜晚比白天更美。该杂志拍到苏菲·玛索和杰克带着小文森在冬日森林散步的多张图片,并以小标题解说,苏菲脸上洋溢着笑容。 不管这样的新闻是否属实,每一种爱都要经受考验。苏菲曾有两次差一点红杏出墙,都被祖劳斯基——这个让她付出了18岁以后整个青春年岁的男人——重新吸引回来。但是俗话说“事不过三”,这第三次发生在2000年,就是苏菲·玛索首次执导的长片(一部讲老夫少妻离婚故事的电影《对我说爱》)正渐渐成型的日子里。 事后,当我们回忆他们双方曾经公开谈过的一些话题之后,也不难发现这场爱情或许早就潜伏着危机。 只有在谈到祖劳斯基的才华时,苏菲·玛索才会将那种乐于谈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除此之外,她不是拒绝就是沉默,就像她经常在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神情忧郁,世事却了然于胸。 安德烈·祖劳斯基曾经公开抱怨,和大明星在一起生活太难了,需要承担和理解的东西太多了。在他看来,苏菲·玛索生活在一个非常实际的世界里,他自己却常常遨游在某种精神境界之中。两人间的沟通成了一种非常艰巨的工作,他感到很累……如果是这样,苏菲·玛索又何尝觉得轻松?她少年得志,个性极强,难道就不想找回自我?
第6章 化身千万,一以贯之劳燕分飞(2)
正当《末日危机》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公映时,苏菲·玛索悄悄返回法国,据说是祖劳斯基的一部新片《情欲写真》正等着她主演。早些时候就有媒体以苏菲·玛索只身飞往洛杉矶独居数日为证,说两人的关系亮起了红灯,分手的可能性很大。对此,苏菲·玛索本人在接受专访时含蓄地表露:“两个人的生活是一种挑战。”的确,成名是一种挑战;维系明星的地位、维护人们心目中美好的神话更是一种挑战。 2001年,在文森6岁时,坚强的苏菲·玛索遇到了ICON公司的副总裁吉姆·莱姆利,重新坠入爱河。两人年龄相当,情深意笃,爱情之花就要结果。当时吉姆正在筹划拍摄亚历山大大帝的电视连续剧,整天穿梭于伦敦和洛杉矶之间,虽然两人暂时不能厮守,但对于真心相爱的人来说,这算不了什么。这一次,苏菲依然爱得深情而执著,并决定为吉姆·莱姆利生个孩子。在怀孕期间,苏菲遭到了抢劫,她怕远方的恋人担忧,就没有通知他。吉姆从报道中得知此事,立即赶到巴黎看望。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两人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 2002年6月13日,36岁的苏菲·玛索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取名朱丽叶特。孩子的父亲不是安德烈·祖劳斯基,而是她在极度失落时遇到的美国制片人——吉姆·莱姆利。毫无疑问,这第三次考验导致了苏菲·玛索和祖劳斯基真正的分手。因为一个女人可能很容易爱上一个男人,但她不会轻易为他生孩子——这就是危险性所在。 这次是真的分手了,他们的爱情是自由的,没有法律的约束,爱得复杂,却分得简单。 对于与祖劳斯基的那段令她刻骨铭心的恋情,苏菲·玛索用电影《对我说爱》来作了总结。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对她与祖劳斯基18年恋情的一次完全的回顾,别人说这部电影揭示了她的私生活,她坦然地承认了。“从很多角度来说,这部电影都带有深刻的个人色彩,这是一段内心故事,这一点,谁都可以体会得到。对我来说,情节这么发展和角色这么选择都非常必要。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想像来讲述真实的感受,但电影毕竟是建立在对个人感情的剖析之上的。我们谁都没法离开自己的体验谈感情。”谈到祖劳斯基时,她说:“通过这部片子,他也可以回顾一下那段往事。” 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从相爱到分手,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生活中,都司空见惯,苏菲·玛索也不例外。与安德烈·祖劳斯基共同生活了18年之后终于分道扬镳,这段曾经火热的爱,如今冷却成了记忆。作为风靡当代的大影星,苏菲·玛索忘记过去的方式与众不同,在巴黎降生的小女儿为她打开了生命的另一道门,而首次执导新片《对我说爱》则是用电影的方式与过去诀别。 现在,苏菲·玛索又焕发了青春,也更加热爱生活,她住在巴黎的西郊,四周有看不尽的绿色,有时还操起画笔抹上几下。
第6章 化身千万,一以贯之对我说爱(1)
就在苏菲·玛索与安德烈·祖劳斯基的爱情出现裂痕的时候,她还曾带着儿子远赴华沙生活了一段时间,希望巩固他们之间的关系,挽救那段感情,但心愿未了,她带着一颗受伤的心,像幽灵一样回到了巴黎。感情的创伤没有使坚强的天蝎座美人颓废,此时,她开始认清自己的处境。她已经是35岁的女人,应当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应单单做个演员,她想尝试当当导演。她自己撰写了剧本《对我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