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们伺候了那头猪
企业、大户、散户在这猪价暴涨时刻心态各异
猪是不好伺候的,它娇生惯养,又体弱多病,要让这头猪按时到达它应该到达的终点,伺候它的人们,需付出常人难以知晓的努力和辛劳,才可能收获最后一刻的愉悦。
伺候猪的群体,在风险最大的养殖部分中,无外乎养殖企业、养猪大户和散户。8月8日,记者分别采访了他们中的代表,希望反映他们在这猪价暴涨时刻的心声。
企业:我很有优势
在本报举办的〃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讨论会上,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珍芳头一句便很坦率:〃论坛上许多人分析猪价上涨原因,不合道理。〃
他认为,暴涨的猪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造成散养户减少。〃全国年产生猪6亿头,65%出自散养户。现在散养户逐渐减少,自然生猪供应量就下降了。〃他认为,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养猪持续亏损和各种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猪价上涨,只是来势汹汹的病害使上涨变成了疯涨。
〃可以这么说,就算没有这个病,猪价也是肯定要涨的,病太厉害了,价格就涨疯了。如果不考虑病的因素,而是正常波动的话,估计现在应该是6。0-6。5元/斤的样子。〃他这样说。对广东的养殖情况,据吴总估计,企业、大户、散户大约各占三成,集约化程度是全国最高的。他表示,经过这场猪高热病的发作,小规模的养殖户在迅速地退出养猪业。
吴总笑道:〃大企业的优势太明显了,我们有科技力量,有严格的管理,2。3斤饲料可长1斤肉,而一般养殖户需要2。5斤;我们的出栏率可以达到97%左右,而专业户能达到90%已经很好了。〃他同时表示,这次病害并不会造成养猪企业之间的竞争。
他认为,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每年农村养殖户的退出量起码有5%,散户退出留下的空间已经相当大,有足够的空间给养猪企业发展。吴总介绍,温氏集团2004年以来,三年养殖量持续上升,2004年母猪产量5万头,2005年7万多头,2006年是11万头。温氏2004年出栏生猪78万头,2005年98万头,2006年达到133万头。〃今年上半年温氏出栏肉猪88万头,现在市场出现了好转的苗头,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出栏180万头。〃他肯定地说。
从前不久开始,一些大规模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场开始谨慎地补充种猪和母猪。吴总表示,现在这个时候,高热病已不像先前那样四处暴发,再加上新的疫苗上市,疾病蔓延的情况得到控制,现在小规模地补充种猪和母猪是合理的。
按正常情况,今年上半年的种猪和母猪价格也会上升,但高热病的发作使整个价格的变动滞后了大半年才出现。〃从6月份开始,已经陆续有人补栏,预计今年下半年,母猪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吴总认为:〃目前提供的疫苗,我看基本还是有效果的,不过猪的个体情况不同,不同厂生产的疫苗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个体差异肯定是有的。〃
大户:我渴望扶持
自1992年从英德农校毕业后,丘百旋已养了15年猪。这个养猪专业户曾辗转于东莞、增城等地,经历了养猪行业多年来的酸甜苦辣。而今,他驻扎于惠州龙门县龙江镇,其顺兴农场拥有300多头母猪。
今年上半年节节高涨的猪价显然让丘百旋心情颇爽,他表示,下半年准备继续补栏。希望达到1000头母猪的规模。在他的预计之中,高企的猪价最起码将持续半年到一年,目前正是补栏的好时机。他对猪市充满信心。
不过,他坦言,高企的猪价也并未能消除他的烦心事。他认为,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疫苗和兽药实在让他害怕。他看到的疫苗,有中试产品,也有自家苗,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如何,他实在很迷茫。可是高热病的阴影随时威胁着猪场的安全,到底该不该选用疫苗,选用何种疫苗,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养猪大户,他也没有十足把握。
目前,他只能加强管理。政府拆迁的传闻也让他十分头痛。去年,他在增城办猪场,有关部门决定拆迁增城养殖场,经过200多名养殖户联合上访,才在省委领导的关注下得以保存;今年,他到惠州龙门县养猪,没想到今年惠州惠阳区开始强铲猪场,听传闻龙门也有可能出台相关政策,让他们一群养猪户整天心惊胆战。丘百旋说,养猪大户是很难受的一个群体,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一旦受到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冲击,损失难以弥补。比如他经营的顺兴猪场,就由两个股东共同投入了500万资金。
〃以前大部分时间猪农处于微利甚至亏本状态,现在稍微涨价,政府部门就来调控。猪价掉时为什么不补贴?那时候他们干什么去啦?〃
对龙头企业,丘百旋认为,这些龙头企业的优势在于获得政府扶持,而像自己一样的养猪户只能靠实力一点一点干出来。〃政府鼓励养猪,为什么不扶持小的企业呢?温氏还不是由当年的7户8股逐渐发展出来的嘛?〃〃我认为扶持大企业其实有点歧视我们养猪户,富人拿钱,穷人瞎忙。〃
〃至少,政府应该在环保方面给我们一点扶持吧。〃丘百旋说。
散户:我心里很慌
相对于龙头企业以及养猪大户,散户遭受市场及病害打击更为严重。而猪价暴涨的行情,似乎也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信心。茂名市茂南区的陈生(应当事人要求化名)从事生猪养殖多年,最多的时候曾有90来头猪,经过一场疫病的洗劫,现在只剩20来头猪。他告诉记者,现在,在他们村和附近的许多地方都有猪病出现,农民损失惨重。
今年6月份,国家推出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陈生本来是很高兴的,这下自己的猪总算有救了,结果疫苗买回来以后,情况更糟糕。〃打一头死一头,几乎是针针要命!〃说到这里,他显得很气愤:〃疫苗也防不了病,畜牧局的人来了以后,取了一些样本,告诉我们是应激致死后,就没有下文了,现在我们这里人心惶惶。〃
他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不仅是普通农民,就是一些上规模的猪场也有发生,结果弄得谁也不敢打疫苗,也没有别的治疗方法,猪要是没发高热病就好,如果发了只能等死。〃我们这里的农民已经没人敢买猪苗了,栏里的猪如果侥幸不死,卖完了就算数,来年再找点别的事情干,反正是不会去养猪了。〃陈生有些茫然地说。
对散户形势的描述,养猪大户丘百旋和陈生不谋而合。他表示,散户资金薄弱,往往一下子就垮掉了,〃目前,养一头母猪的成本,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要1。4万…1。5万,而2000年只要1万。〃这样,散户在没有信心的情况下,肯定不会继续投资。
〃这次病害的打击实在太厉害了,有相当多的散户已经断了补栏的念头。〃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珍芳说:〃基本上所有的散户,绝大多数小规模的专业户都不敢买母猪回来繁殖,仅仅是买猪苗回来,养上三四个月后出售,这样不断地简单重复。但这样对生猪养殖业整体的恢复和发展作用不大。没办法,风险太高,大家都害怕了。〃
(记者:彭进 孙岁寒 赵威 胡亚柱《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9日)
头痛医头解决不了问题
养猪产业宏观调控反思
前几天,老刘在广州市东兴南路的某拉肠店吃皮蛋瘦肉粥时与店老板吵了一架,因为粥里只见皮蛋,不见肉。他摔掉了那碗皮蛋粥。店老板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二天,皮蛋瘦肉粥的价格由1元涨为1。5元。同时涨价的还有小笼包、饺子等等。过去,1元能买的肉食,现在普遍涨了0。5元。老百姓感叹: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一头猪引发的宏观调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4%,肉禽制品上涨20。7%,鸡蛋上涨27。9%。物价上涨举国关注,而生活必需品,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猪市低迷,疫病弥漫,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今年,城里人吃肉贵了,则开启了这一轮以民生为主题的猪市宏观调控。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多年不见的〃菜篮子〃负责制成为文件的重要内容,文件还特别强调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从下游调控到产业链调控
猪肉涨价犹如洪水来临,如果仅从下游筑堤坝,只能被动等待和接受洪水的冲击。广州低保户董义霞就处在生猪产业链条的最末端。政府给她发〃猪肉补贴〃,希望从最末端的消费者开始,增强他们对市场涨价的抵御力。
然而,去年普遍减少存栏和疫病的双重夹击,令这次猪价反弹特别猛烈。广州嘉禾生猪批发市场总经理黎桂柄说:〃涨得最快的时候,短短10天就涨了1。2元,一天涨0。1元。〃那几天,他们去收购生猪,〃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下游堵不住,必须从源头开始,从产业链着眼。宏观调控政策突然间从各部门、产业链条的各个方位开始,仅从源头养猪户开始的就有三项措施:国家财政拿出3亿资金,为发生疫情的养猪散户提供免费疫苗;国家保监会透露,国家已投入10亿开始开展母猪保险事业;建立母猪饲养补贴制度,每头母猪补贴50元。
对于这些响当当的数字,养猪户似乎并不〃领情〃。增城的郭姓养猪户对这些没有见着的〃免费午餐〃表示不屑:〃几十块补贴有什么用?还不够交税!〃而五华的养猪户说,这是政府〃锦上添花〃,去年猪价下跌时〃政府怎么不来雪中送炭〃?
在养猪交流会上,还有许多养猪户提到:〃这些政策怎么都是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到哪里去了?〃来自惠阳的养猪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