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3' 从此“遣使朝贺,岁以为常”。'4' 明朝“于海东之使,礼遇尤厚……
高丽乃箕子胥余之邦,上有常尊,下有等衰,实存先生之遗风焉。正当以中夏视
之,未可以外国例言之也。”。'5' 但洪武六年(1373年)十月明朝方面却以高
丽使臣以私马充贡为由拒绝受贡,'6' 从此开始对高丽百般苛责,或因进贡路线
不合要求,或因表文规制有误,或因贡品数量不足,或因高丽国内政变后王位未
得明承认等等,拒绝高丽正常朝贡,直到洪武后期李朝建立后两国关系才渐趋正
常,其与以后二百年间友好互助恰成对照。高丽为东方大国,两国关系之重要性
尽人皆知,当时明与琉球、暹罗、安南等均通好唯恐不及,何独对最重要的藩邦
却吹毛求疵?其托辞种种,均不能尽释人怀。本文拟从明蒙战争形势演变对明高
丽关系的影响入手,辨析高丽恭愍王在位后期(恭愍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即洪
武元年至七年,1368至1374年)明高丽关系由密切到疏远至恶化这一过程。

    洪武五年明军铩羽漠北,从此由一味进攻转向尺进寸取,是为明蒙战争转折
点。《高丽史》卷四四载,恭愍王二十二年(洪武六年即1373年)二月“乙亥,
北元遣使波都帖木尔及于山不花来诏曰:”顷因兵乱,播迁于北。今以廓扩帖木
尔为相,几于中兴。王亦世祖之孙也,宜助力,复正天下。‘初,二人入境,王
欲遣人杀之,群臣皆执不可。于是访以拘留、放还、执送京师三策,群臣皆曰放
还便。……戊寅,王夜见元使曰:“予眼疾,见日则大剧,故以夜待之。’盖畏
朝廷知也。……乙酉,元使还,以苎布附献。”元使此来所谓中兴,当指洪武五
年(1372年)春夏漠北之战后北元之大好形势,而这给高丽君臣以极大震动。经
反复争论,高丽终于决定结好北元,执藩邦礼。'7' 其事虽尽量秘密,但元使公
开出入境,明朝方面岂能不知?洪武六年(1373年)四月,明犹以常礼接待高丽
使者,'8' 至十月态度忽变恶劣,应与此事有关。

    然洪武五年明军虽败,尚能固守长城一线,且国力仍远胜北元,高丽何以出
此下策?观元末情势,高丽本为元之忠实属国,其国王如上引“亦世祖之孙也”,
元顺帝皇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之母奇氏乃高丽人。'9' 高丽军曾助脱脱围攻高
邮,'10'与辽阳行省军阀合击红军,'11'与降元的张士诚、方国珍频繁互使,'12'
而与朱元璋势力则直至洪武元年末才开始接触。这种亲元疏明背景使高丽在明兵
临大都城下时尚以加强西北边防为务,'13'款明后与元仍有来往,至正二十九年
(洪武二年即1369年)正月遣使至上都。'14'《高丽史》卷四一载,恭愍王十八
年(洪武二年即1369年)三月“癸卯,元遣使进王为右丞相。甲寅,遣同知密直
司事王重贵如元贺圣节。”卷四二载,十九年(洪武三年即1370年)九月“乙巳,
元丞相扩廓帖木尔遣使来。”洪武二年初元顺帝据开平,明蒙双方尚未决战,高
丽尚未得到明方回音,明使亦未达王京,其贺元圣节自可理解。洪武三年沈儿峪、
应昌战后,大局已定,而扩廓遣使来,高丽方面就不再那么积极,此后遂不见来
往。但这并不能说明高丽国内亲元势力已销声匿迹,其仅慑于明之兵威而暂隐忍
而已,明军一旦遭遇大败,其“群臣”即可如上引文述操纵外交政策转向。而高
丽南有为元牧马之野的耽罗,海上倭寇猖獗,北与纳哈出等隔江相望,其四临强
部,在明军不利时结元自固,亦在情理之中。

    以上虽粗视可通,但观明、高丽间龃龉并非始于洪武六年。《高丽史》卷四
三载,恭愍王二十一年(洪武五年即1372年)五月“癸亥,帝遣宦者前元院使延
达麻失里及孙内侍来锡王彩缎纱罗四十八匹。癸酉,孙内侍自缢于佛恩寺松树。”
明使本为遣送朱元璋视为隐患的陈理、明升等而来,竟自缢于高丽,事属极不正
常。朱元璋于年底揭露:“说病死了,自吊死了。说的差呵。我问的明白了也,
恁那国王着带刀的人每窗下门外看守,行里步里关防的紧呵。那火者说道:”我
是本国的人,怎的这般关防我?‘说呵,姓朴的宰相不容说,打了一顿,又与了
毒药,药死,……尸首吊在树下。“ '15' 后高丽方面辩解说:”两内侍既联床
而共眠,何以鸠杀?老院使与同舟而相恶,卒致祸延。“ '16' 然即便明使内讧,
何至于自缢?殊不足信服。朱元璋接着说:”又驾船的军人每跟的也交许多人关
防。……一条船去呵,许多军马接待。“朱在此前约八月份已有”又听得恁国家
疑惑大么道“ '17' 之语,朱国祯记洪武三年明朝遣使祭高丽山川时,”绘地图
以还。……朝鲜见绘地图,疑中国用兵,内惧,密为备。“ '18' 高丽之”疑惑
“应即此事。19但这种忧虑绝不会导致鸠杀明使。当时,洪武五年五月明军漠北
败报尚不可能传到高丽,'20'则高丽对明朝态度转变显然在北元遣使乃至明军战
败之前就发生了。那为何高丽在明兵威趋于极盛时突然放弃友好关系呢?

    自洪武四年初至洪武五年夏,辽东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洪武四年(1371年)
二月,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七月明派马云、叶旺由登莱北渡辽东。'21'
明军四年底驻辽东半岛南部,五年初开始大举北攻,占领辽阳指日可待,辽东成
为北元纳哈出部、登陆明军与故元降众、高丽三方鼎足之势。'22'元时高丽人散
布辽东,有安抚高丽总管府、沈州高丽总管府之设,'23'而元末明初割据辽阳以
东的高家奴就是高丽人。'24'洪武三年底高丽攻克辽阳后宣称:“辽沈元系本国
旧界,……辽阳元是旧界。” '25' 《高丽史》卷四三更说,恭愍王二十年(洪
武四年即1371年)三月“己未,北元辽阳省平章刘益、王右丞等欲归附大明,虑
迁居民。以辽阳本我地,若我国请命,可免迁徙,遣使来告。”明军到来无疑破
坏了高丽与北元在辽东平分秋色之格局,对高丽本土构成潜在威胁。

    高丽与明通款后,虽渐与北元朝廷断交,但与纳哈出的关系日见密切。恭愍
王十八年(洪武二年即1369年)“正月辛丑,辽阳省纳哈出及平章洪宝宝遣使来
聘。” '26' 此为元亡后纳哈出通好高丽之始。年底与次年初、次年底纳哈出又
三次来使,'27'但恭愍王二十年(洪武四年即1371年)全年未见《高丽史》纳哈
出来使之记载,而《高丽史》卷四三载恭愍王二十一年(洪武五年即1372年)
“正月甲戌,于山不花、纳哈出、高家奴、古提豆、王曹丞等来侵泥城、江界等
处。”于山不花排名在纳哈出前,应即著名的也先不花,诸人分据开元、金山、
老鸦山寨等处,'28'至此合兵攻高丽,似乎是洪武四年双方关系破裂,乃有东北
军阀联兵入侵之事。但洪武四年底明军在辽东半岛南部驻扎,即将北攻,纳哈出
等岂敢大敌当前之时犹横挑强邻?且高丽方面本一直对其礼遇有加,纳哈出只会
更积极地拉拢高丽,断不敢绝交。

    高丽自洪武二年起即向鸭绿江右岸地区进攻,但所攻掠者皆“东宁余党”之
类,并未与纳哈出等有直接冲突。再看高丽向明朝通报的恭愍王二十一年战况:
“正月,有东宁府余党胡拔都等,潜入波儿口子,杀守御官金天奇等,虏掠人口
以去。至二月又突入山羊会口子,守御官张元吕等击逐之。又于本月有佥院曹家
儿、万户高铁头等引军潜入阴童口子,守御官金光富等又击逐之。” '29' 则知
战斗规模甚小,上述诸大军阀均未出现。元后期东宁府辖以今平壤为中心的大片
地区,'30'由上述战报同条述“窃详东宁、辽阳未曾归附朝廷,既是梗化之人”
及洪武三年高丽大张旗鼓攻辽阳称攻东宁可知,此时高丽所指,乃是鸭绿江西北、
辽河以东地区即东宁府旧界,东宁府余党当指元亡后占据鸭绿江对岸者。关于高
铁头,《辽东志》载:“(洪武)八年,都指挥叶旺、马云破纳哈出于盖州城南,
(陈)玉之功甚多,仍追其至猪儿峪,败之,又克达军高铁头山寨。”'31'在洪
武八年末盖州之战中,纳哈出部由盖州向东败退,明军直追至鸭绿江,顺便扫清
了沿途蒙古军据点。'32'由此可知高铁头确为千山山脉中即东宁府旧界处蒙军偏
部,其与胡拔都等皆应类此。此次战斗或为千山中故元残部慑于明军逼人之势而
东移,假也先不花、纳哈出之威名骚扰高丽。但高丽虽称诸大军阀来侵,却无相
应增兵备御之举,则高丽显知真相。其刻意造成高丽与东北故元主力发生正面冲
突之印象,欲示明军以诚而已。高丽不怕由此激怒东北诸部,得无与纳哈出等有
默契甚至合作在内?总之,纳哈出与高丽不可能在洪武四年突然断交,其往来可
能因明军出现在辽东而转入秘密,而关系应更加密切。

    明军登陆辽东后确实引起高丽的疑惧。恭愍王二十年(洪武四年即1371年)
十一月,高丽即“咨中书省曰:”于本年八月遣同知密直司事郑思道驾海船赴京
贺明年正,到乔桐岛,船着浅穿漏,不得前去。又于本年九月更遣密直副使韩邦
彦贺正,开船忽被风暴淹没。小邦去京师隔海甚远,天寒冰合,难以发船,恐违
进贺之期。金、复等州涉海稍近,驿路可通,经由辽东,庶望及期。今遣韩邦彦
前往辽东都司,赴京进贺,请闻奏施行。‘“ '33' 明军登陆辽东前,两国往来
使臣从未遇海难,而今金、复等地甫入明疆,高丽船便两次失事,由此欲借路辽
东入贡,岂非太过巧合?由王京入长江口所经南黄海海区冬季并不结冰,即便明
初气温较现代偏低,或高丽入贡船乃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