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赵文化志-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河北省总体讲位于黄河以北,实际上已远离黄河北岸。因此,燕赵地域的南部,具体讲是按现行政区以河北省磁县为界。
  大运河 燕赵南部河北平原还有一条南北流向的人工大运河。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征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南至黄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市西南),全长1000余公里,全程多利用自然河道。永济渠为隋大运河北段。唐以后改以清、淇二水为源,不再引用沁水。北宋以后通称御河。金元以来屡经改道,至明称卫河。大运河沟通了海河水系,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相通,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今海河水系五大支流之二仍以北运河、南运河相称,盖源于大运河的开凿。
  燕赵的平原、高原和山地的分布,总体讲呈从西到东、由北而南的态势。
  华北大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又名黄淮海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7省、市。东临渤海、黄海,西到太行山、伏牛山,西南至大别山和桐柏山,东南至苏、皖长江北岸,北达燕山南麓。南北长约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700…800公里之间,总面积为31万平方公里。以黄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黄河以南称黄淮平原;黄河以北称河北平原,又称海河平原。
  河北平原,北起燕山南麓,西至太行山东麓,东抵渤海之滨。按广义讲南至黄河北岸,按狭义讲南至今河北省界。在河北省境内总面积为79650平方公里。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坦荡辽阔。
  辽河平原位于辽东山地丘陵和辽西山地丘陵之间,东连渤海,东北延伸与松嫩平原相接。总面积约为5万余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高原与山地 在河北省境内的高原与山地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之间,在张家口至围场一线称张北高原,俗称“坝上”,属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冀北山地是内蒙古高原同华北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区。燕山山脉为其南部边缘,山间多盆地。冀西山地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以桑干河谷地与冀北山地为界。北京市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西部山地属太行山脉,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辽宁省西部山地丘陵是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起伏和缓,是优良牧场。历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处,也是南下进入中原的根据地。
  
   二、燕赵历史发展梗概

  早在旧石器时期,北京市周口店“北京人”的火堆,便照亮了燕赵大地。新石器时期冀南“磁山人”播种的粟,破土而出,燕赵便诞生了原始农业。内蒙古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聚落中心部位发现并清理出一条采用红褐色大小均等的石块堆塑而成的长龙,全长达19。7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的作品。中国人被称之为龙的传人,龙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神圣之物,受到人们普遍的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象征。龙的传人,在燕赵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原始社会末期,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原始部落,在燕赵汇合。经过激烈的冲突,于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以后,互相融合,成为活动在燕赵最初的华夏族。
  古史相传,尧立国于唐(今河北唐县、顺平县一带),舜曾至北岳(今河北曲阳县)巡狩,大禹治水,始于冀州,东至碣石。
  商代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兴盛期。商代远祖,季、王亥、上甲微等活动于河北易水流域。商王祖乙曾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台市)。盘庚迁殷,燕赵南部已为王畿之地。在今河北省藁城市台西村、定州市、邢台市都发现了规模相当大的商代遗址,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商代的方国孤竹、燕、亳、蓟等都居于燕赵北部。1973年在辽宁省喀左县出土的“亚微罍”,铸有铭文“父丁、孤竹、亚微”六个字,据考证为商代孤竹国的遗物。
  西周初期,封召公于燕,是为姬姓燕国之始。春秋时期,燕赵地域分属于燕、晋、卫、齐诸国。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三家分晋,七雄并立,秦居西,齐在东,楚居南,燕在北,赵、魏、韩居中。而在赵魏韩三国中,赵靠北,魏居中,韩偏南。这样,燕赵两国连起来看,都位在北方。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新局面。秦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废封建,置郡县”,在全国设置了36郡(后又陆续增至40余郡)。燕赵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管辖下的北方区域,由南而北设置:邯郸郡(治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巨鹿郡(治巨鹿,今河北鸡泽县东北)、恒山郡(治东垣,今河北石家庄市郊东古城)、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广阳郡(治蓟,今北京市)、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右北平郡(治无终,今天津市蓟县)、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市)、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县东南)、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九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共13郡,占秦始皇初分天下为36郡的1/3以上。
  西汉统一全国后,一方面沿袭秦朝的郡县制;一方面分封王侯,从而形成郡、国并置的行政体制。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置司隶校尉和十三州部,实为十三个行政监察区,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燕赵区域主要部分属幽州刺史部和冀州刺史部,西部和西北太行、燕山山区一小部分属并州刺史部。西汉时在燕赵境内的分封王国有中山国、真定国、赵国、广平国、信都国、河间国、广阳国等。东汉时在燕赵境内的分封王国有常山国、中山国、安平国、河间国、清河国、赵国等。此外还有若干相当于县一级的侯国。两汉分封的王国,是地方上的头等豪强,他们生前穷侈极欲,死后极尽奢糜。分封王所建陵墓,如著名的河北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陵墓,简直就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晋末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燕赵地域呈现出分裂割据的局面,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的大融合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进入长城,向南迁徙,建都立国。鲜卑慕容皝建立前燕,先都柳城,后改柳城为龙城(今辽宁朝阳市西南),之后又迁都至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立国33年(337…370年),为前秦所灭。鲜卑慕容垂建立后燕,奠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市),立国23年(384…407年),为北燕所灭。两年后,鲜卑化汉人冯跋称王。北燕奠都龙城,立国29年(407…436年),为北魏所灭。羯人石勒建立后赵,先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后迁都邺城,立国32年(319…351年),为冉魏所灭。汉人冉闵建立冉魏,都邺,立国仅两年(350…352年)即为前燕所灭。鲜卑拓跋猗卢建立代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立国52年(315…376年),为前秦所灭。前秦为氐人苻洪所建,虽奠都长安,但在灭前燕以后,统治了燕赵大部分地区。
  公元398年,鲜卑拓跋珪建都平城,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是为宋武帝,仍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由是,刘宋与北魏,南朝与北朝对峙。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洛和实行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北魏末年,鲜卑化的汉人高欢自河北率兵入洛阳,于普泰二年(532年)立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西奔长安,高欢另立孝静帝,自己执掌朝政,并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仍都邺城。在长安的北魏孝武帝,则为宇文泰所鸩杀,并于公元535年另立文帝,史称西魏。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魏自立,建立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了中国北部。
  在晋末十六国北朝时期,燕赵高门豪族纷纷南迁,聚族于江淮地区,主要有范阳祖氏、渤海刁氏、高阳许氏等。东晋时出现了侨置州郡。这对开发江南具有一定的作用。
  隋唐时期,全国重新统一,燕赵仍是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北边区域。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全国为十道,河北道是其中之一。唐玄宗时又分全国为十五道,河北道的管辖范围未变。唐朝的道,在贞观时还是监察区性质,到开元时期,已成为地方的一级政区。河北道的范围包括了燕赵的大部分地域。
  安史之乱以后,河北藩镇割据,北方游牧民族奚、契丹、靺鞨等崛起。唐后期,契丹开始强大。入五代,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元神册。公元926年,契丹灭掉靺鞨建立的渤海国。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从此,燕赵大地南北分裂。契丹所建立的王朝(后改称辽)先与五代之后晋、后汉、后周,复与北宋在燕赵对峙。
  辽在得到幽云十六州以后,建立五京,京所在地称府。上京临潢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西京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市)、东京辽阳府(治今辽宁辽阳市),南京亦称燕京幽都府,后又改称析津府(治今北京市西南部)。上京为辽朝国都,又称皇都,其他四京属陪都性质。
  1125年,金灭辽,继而灭北宋,统一了中国北方。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至燕京,改称中都,整个燕赵成为金朝京畿之地。从此,燕赵文化便具有京都文化的特征。
  蒙古族在唐朝称为“蒙兀室韦”。到1206年,蒙古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