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罗斯福知道这是无济于事的。战争遵循自己的轨道发展,就像巨大的天灾那样具有可怕的不可避免性。
欧战爆发的第三天,英国首相张伯伦,这个曾经冒丧失政治生命的危险,在戈德斯堡和慕尼黑对希特勒一味绥靖姑息的政治家,向下院发表了沉痛的演说,宣布英国现在已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他说:“今天是我们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毁于一旦。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鞠躬尽瘁,使我们必须付出重大代价的事业取得胜利……我相信,我会活着看到希特勒主义归于毁灭和欧洲重新获得解放的一天。”但是,张伯伦命中注定不能看到这一天,1940年11月9日,他怀着绝望的心情与世长辞了。
9月3日,英法根据法波盟约和英波互助条约,在人民的压力下被迫匆忙对德宣战。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欧战的爆发,犹如一声惊雷,给沉睡的美国人民送来了一副清醒剂。在回答盖洛普民意测验的人当中,有82%的人希望盟国胜利;只有2%的人赞同纳粹德国。但是,美国人唯恐再被拖进一场欧洲战争。9月3日晚上,罗斯福向全国人民发表了欧战后的第一次炉边谈话。为了安抚群众,他首先在广播中说:“我希望美国将不会介入这场战争。我认为它不会介入。我向你们保证,并再次保证,你们的政府将为实现这个目的作出一切努力。只要我有权力防止,和平就不会在美国覆灭。”
罗斯福要求美国人民对今后事态的发展作好充分的精神准备。他说:“我国的安全现在和将来都是同西半球及其邻近海域的安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认识到,空中传来的每一句话,大洋中航行的每一条船,互相争夺的每一个战役都会影响到美国的未来。”
“我还理应指出,”总统继续说,“最近这些年来的不幸事件都是毫无疑问地基于武力和武力威胁的。甚至在这场大战的爆发伊始,在我看来就很明确,美国的力量应该始终运用在为人类争取到一个会尽可能消除在国家间继续使用武力的最后和平。”“总有一天,虽然可能是遥远的一天,我们可能为受到创伤的人类提供甚或更大的帮助。”
最后,罗斯福要求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密切注视局势的发展。他说,“在这个时刻,请允许我提出直率的请求:暂时停止派性和自私;把国家统一的念头作为一切其他想法的基础。”希特勒闪电战速度之快,势头之凶猛,使美国人大为震惊。总共才不到三个星期,波兰已成为一片焦土。在那狂轰滥炸的日子里,美国驻波兰大使托尼·比德尔,一步也没有离开华沙。为了减轻侨民的苦难,他全力以赴,不仅给美国侨民,而且给其他各国侨民提供援助。直到波兰政府自己跑掉,首都快要陷落之时,他才离开。
当炮声在波兰沉寂下来之后,整个欧洲大陆笼罩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沉寂。但是,罗斯福却没有上当受骗。他焦急不安地等待着德国重新出击的时刻,并且已作了种种准备。战争爆发不久,他就宣布全国处于“有限紧急状态”,这使他得以增强陆、海军的力量。他命令海军作战部长威廉·D·莱希海军上将从缅因州的东港直至巴拿马运河区进行中立巡逻——至少不能让德国潜艇在美国海域得到安宁。为了有效地对盟国提供援助,总统敦促国会于9月21日召开国会特别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中立法的问题。
第四部分 孤立主义第25节 迎击风暴(2)
罗斯福对国会说:“我坚定不移地深信,如果取消武器禁运,美国保持和平的可能性会比维持现在这项法律时要大。我感到遗憾的是,国会通过了这项中立法。我同样感到遗憾的是,我签署了这项法律。”总统在致词中回顾了18世纪末美国在拿破仑战争中所持的立场。“为了避免卷入,”他说,“美国许多年来是根据所谓‘禁运和不交往法’行动的。可是,这一政策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使美国接近毁灭。它成了美国在1812年的反英战争中积极卷入欧洲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回忆往事,“只不过是引用历史来提醒诸位,禁运和不交往政策的结果之一,就是我们在此集会的首都在1814年时遭到部分焚毁。”罗斯福告诉国会,把军用物资送过大西洋,可以给美国成千上万的人以就业机会,而且有利于美国本身的国防建设。他明确提出:“援助英国就是帮助自己”。
尽管罗斯福晓以利害,为修改中立法作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但是孤立主义者拒不接受以禁止美国船只在战区航行换取取消武器禁运的做法。总统离开国会不久,保卫宪法权利委员会的一伙示威者涌进了国会大厦,喊着“反对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的口号。参议员博拉说,废除禁运的要求不是来自美国人民,而是来自“欧洲的战争狂热分子”。现金购货、运输自理会再次诱使美国在血腥的战争道路上走下去。这个口子一开,随之而来的肯定是贷款、彻头彻尾的礼物、秘密协议和派美国部队。参议员奈伊、拉福莱特和海勒姆·约翰逊都同意这种看法。库格林神父强烈反对进行干涉,在他的唆使下,信件的洪流汹涌地冲向国会。林白上校建议美国没收偿还战争债务的其他国家在美国的财产。这只孤鹰宣称:“只要欧洲国家还在我们半球保持它们的影响,我们就很有可能被卷入它们的麻烦。”
为了战胜这股来势凶猛的反动逆流,罗斯福鼓励威廉·艾伦·怀特组织一个全国性的“通过修正中立法、争取和平的无党派委员会”,同孤立主义的论点作斗争,并削弱库格林的吸引力。他还亲自敦促天主教会和劳工的领导人支持废除禁运。六个星期的辩论以总统的显著胜利而宣告结束。投票结果,参议院在10月27日以63票比30票、众议院在11月2日以243票比181票通过了废除武器禁运条款。中立法的修正,给了希特勒一个警告。德国驻华盛顿代办汉斯·托姆森电告柏林:“目前,罗斯福认为,他能使美国置身于战争之外,通过无限制地输出武器、军事装备和基本物资,加强同盟国以赢得战争。但是同盟国如有失败的危险,即使面对他本国的抗拒,罗斯福也决心要与德国一战。”
中立法问题解决后,罗斯福致力于谋求扩大国防拨款,使陆海军在法律以及处于特殊状态的民族意识所许可的范围内,有了最雄厚的基础。其中一项最重大的建设是在毫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开始的。1939年10月11日,总统任命了一批专家,其中包括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萨克斯,他是一位爱好物理学的非军事人员,又是著名科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的朋友。
一天,萨克斯来访总统,带来了爱因斯坦的一封信和另一位难民科学家利奥·西拉德的一份备忘录。这封信和备忘录警告说,德国在核裂变方面取得了进展。开始,总统对这个神秘的领域一无所知,而且有别的心思,所以对此漠不关心。萨克斯担心,罗斯福可能把这些信件扔在一边,不加以仔细研究,因此坚持大声朗读一遍。爱因斯坦在信中说:“这种新的现象还可能导致制造炸弹,可以想象,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可能会制造出来。”这引起了罗斯福的好奇心。他说:“萨克斯,那么你们追求的就是保证纳粹不把我们炸毁呀!”
“正是这样。”亚历山大·萨克斯随即向总统介绍了如下的情况:今年1月,哈恩和迈特纳在柏林德皇威廉学院实现了铀235的核裂变。此后,在哥本哈根、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美国的其他许多大学也进行了这种试验。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得惊人,达到1亿至2亿电子伏特。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现在已进展到不久可望实现连锁反应的地步。这意味着他们将能搞出一种释的能量,其威力几百万倍于当前所知道的一切东西。
“你说有多大?”总统问道。
“1公斤纯铀235的威力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
罗斯福在脑海里急速探索这几句话的无穷含义。他按了一下电铃,总统军事助理沃森将军急忙进来。罗斯福说:“老爹,这儿有一项任务需立即采取行动。”于是萨克斯同国家标准局局长布里格斯博士之间建立了联系,一个协调核研究的委员会很快成立起来,由著名的军事和科学家组成。罗斯福聘请他的老友、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B·科南特担任主席。在总统的直接关怀过问下,美国终于最早地生产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冬天,在西线经过一个短暂的“沉寂”之后,希特勒就着手进攻北欧了。从而使罗斯福更加关心保卫美国的问题了。他在1940年1月4日的国情咨文中表达了他的焦虑心情。他说:“不介入战争,与佯称战争与己无关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必须看到,如果世界上所有小国都丧失独立,这会给我们自己的前途带来什么影响。”“我希望,在我们当中,美国鸵鸟会少些;鸵鸟把头埋在沙里是危险的!”
同时,总统在给他的共和党支持者威廉·怀特的信中说:“这些日子,事情以可怕的速度在发展,我们必须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考虑问题。我们要警告美国人民,应该想到欧洲和远东可能出现的最后结局,……而又不要吓坏他们,以为他们正在被拖入战争。”在当时孤立主义和各种类型的和平主义十分猖狂的情况下,罗斯福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1940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罗斯福的第二届任期将在这一年终了后不久期满。他是否要打破传统,争取第三次连任,这不但成了美国各阶层人民热烈讨论的大事,也是世界各方瞩目的重大事件。由于7月15日即将在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