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同学的帮助下克服缺点成为一名光荣少先队员的故事。罗文应有理想,
上进心强,因学习不好而不能加入少先队,他不是不想学习好,不是脑子笨,
而是好奇贪玩,管不住自己。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开始锻炼自己的意志,终
于能自觉地安排生活和学习,最终加入了少先队。作者抓住儿童生活中一个
带普遍性的现象——学习与玩耍的矛盾,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特征
的,有趣的行动细节与冲突,逼真细腻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成功地
塑造了罗文应的形象。小说语言生动活泼,充满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周立勋冯恩大)


《宝葫芦的秘密》长篇童话。张天翼著。发表于1957 年1 至4 期。《人
民文学》。王葆是个好孩子,关心集体,就是有些懒,遇到麻烦就不想干了,
有坐享其成的错误思想,所以,当他听了宝葫芦的传说之后,希望自己也有
一个。梦中的王葆得到了宝葫芦,要什么,便有什么,凡事不必费心,也不
要劳动。但是,王葆也因此有了苦恼,因为不劳而获,在今天的社会里是不
光彩的。这篇童话反映了日常生活中少年儿童的爱幻想的心理,揭示了要对
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作者在处理童话作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方面提
供了很好的经验,巧妙地运用了夸张、象征、讽刺等手法,人物语言既接近
儿童口语,又个性比,叙事语言简练生动,又有幽默感。

(周立勋冯恩大)


蹇先艾(1906~)字萧然。贵州遵义人。现代作家。1924 年在北师大附
中读书时开始写稿,青年时写过不少新诗。1926 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311937 
年在北京杜坡图书馆任编纂主任。1936 年他在鲁迅发起的《中国文艺工作者
宣言》上签名。抗战期间,在贵州与六逸、李青崖、齐同等组织每周文艺社,
出版《每周文艺》,任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贵州分会理事,还从事文学翻译
工作。1942—1949 年,先后任遵义师范校长,贵州大学、贵阳师院中文系教
授。建国后,先后任贵州文化局局长、西南文联常委、贵州文联主席及作协
主席、省政协委员及常委等职。蹇先艾出版过十多部短篇小说集,还出版了
四、五部散文集和杂文集。

(周立勋、冯恩大)


《水葬》短篇小说,蹇先艾著。发表于1926 年1 月。贵州乡间有一种
古已有之的习俗,抓到小偷可以私下处置,由村里人将小偷处以水葬的死刑。
骆毛本是一贫如洗的佃农,绅粮周德高退了他的佃,他便进行报复,偷了周
家的东西,惹了别人不敢惹的一脸横肉的大绅粮——曹营长的舅舅,招来了
杀身之祸。他在被推下水前理直气壮地问:“尔妈,民国不讲理了是不是?”
还高声宣布:“尔妈,老子今年三十一!再过几十年又不是一条好汉吗?”
这正是鲁迅笔下的阿Q 发出过的愤怒而又悲壮的呼声。《水葬》剥下了传统
习俗的外衣,揭露了地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世道风俗里饱含了贫苦农
民的血和泪!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中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周立勋、冯恩大)


袁水拍(1907~1980)原名袁光媚,笔名马凡陀,江苏吴县人。现代诗
人。早年在苏州读中学,1935 年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进入银行工作。抗
战爆发后,开始诗歌创作,并辗转于重庆、香港等地,曾任重庆美术出版社
编辑、文协候补理事,编辑文协会刊《抗战文艺》。194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1948 年曾在上海《新民报》、《大公报》做编辑,用马凡陀的笔名写
了300 多首政治讽刺诗。建国后,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工作,兼任《人民
文学》、《诗刊》编委,并继续写作。袁水拍出版过多部诗集,《马凡陀的
山歌》深受四十年代城市工人、学生的欢迎。还写过大量的文艺评论,翻译
了外国诗歌和诗论多种。

(周立勋、冯恩大)


《马凡陀的山歌》政治讽刺诗集。袁水拍著。1946 年上海生活书店出
版。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马凡陀山歌用城市市民所熟悉
关心的生活、时事为题材,以市民容易接受的接近歌谣的通俗形式进行写作,
既描绘了蒋家王朝的末日,又以轻松幽默然而锋芒锐利的诗句无情地给予讽
刺、抨击。形象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种种罪恶和卖身投靠帝国主义、疯狂
反共反人民的倒行逆施,反映了市民在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重压下的贫困
生活,表现了国统区人民的愤懑和不平,以及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斗争
和愿望。《山歌》寓讽刺于叙事之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构思新颖,形
象鲜明,语言流畅,具有尖锐泼辣而又幽默诙谐的风格。

(周立勋、冯恩大)


于伶(1907~)原名任禹成,江苏宜兴人。现代剧作家。1930 年考入北
平大学法学院俄文政法系,翌年加入“左联”北平分盟和北平剧联分盟。先
后成立阿莽剧社、苞莉芭剧社。1933 年调上海,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组织
秘书。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组织部部长。先后组成青岛剧社
“上海艺术剧院、上海剧艺社。1941 年赴香港,组织旅港剧人协会。1942
年赴重庆,与夏衍等组织中国艺术剧社。抗战胜利后,负责中共上海工作委
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工作。上海解放后,在文化、电影界担任领导工作,并
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
副主席。著有《警号》、《以身许国》、《杏花春雨江南》、《戏剧春秋》、
《夜上海》、《聂耳》等50 多种剧作。

(杨世谷)


《夜上海》五幕话剧。于伶著。1939 年由剧场艺术社出版。1938 年上
海沦陷后,于伶遵照党的指示,留在上海,坚持“孤岛”抗敌戏剧活动。他
以抗日救亡为题材,创作了多种独幕、多幕剧本。《夜上海》是其代表作。
描写爱国的开明绅士梅岭春因日寇入侵,率家逃至上海所经历的艰辛,再现
了上海人民与日本占领者的斗争风貌。“从浅俗的材料中去提炼惊心动魄的
气韵,完成了一种‘诗与俗的化合’的风格。”(夏衍《于伶小论》)获得
强烈的演出效果。后又改编拍成电影。《夜上海》是上海变成孤岛后最现实
的一个剧本,在当时的戏剧舞台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杨世谷)


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辽宁锦县人。现代小说家。1928 年考
入张学良主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文学生涯。1933
年与萧红合著短篇小说集《跋涉》出版。1934 年任《青岛晨报》副刊编缉,
后到上海参加了《海燕》和《作家》月刊的编缉工作。抗战爆发后,与胡风
等编缉《七月》,任《新民报》副刊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鲁迅艺术
文学院教员。解放战争时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创办鲁迅文化出版
社,任社长,创办《文化报》,任主编。建国后在北京从事文物研究和戏曲
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被押,1978 年平反。萧军主要创作是小说,代表作为
《八月的乡村》,还有短篇小说集《江上》、《羊》,中篇小说《涓涓》,
长篇小说《过去的时代》、《五月的矿山》,通俗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史话》
以及《萧军近作》等作品。

(杨世谷)


《八月的乡村》长篇小说。萧军著。1935 年由容光书局出版。《八月
的乡村》最早为新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大批抗日英雄。投笔从戎的肖明,
工农抗日武装的指挥员陈柱,抗日阵亡战士的遗孀李七嫂,从胡子兵中投奔
革命的铁鹰。他们构成了抗日卫国的英雄群体,但各具个性,栩栩如生。另
外,作者笔下点染出来的那一幅幅富于东北地方色彩的风物画面,更激起人
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在读者中引起
强烈反响。《八月的乡村》发表时,鲁迅亲自作序作为《奴隶从书》之一。
成为三十年代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生活和斗争的名作
之一。

(杨世谷)


黄谷柳(1908~1977)广东梅县人。现代小说家。1926 年考入云南省立
第一师范。1927 年在香港谋生,同时在新闻学社读夜校。1931 年参加了国民
党,先后任过团政训员,秘书,科长等职。七·七事变后,随军赴京沪线抗
战。1941 年脱离国民党军队,1943 年在重庆三青团总团宣传处任《文化新闻
周刊》总编辑。1945 年任正中书局广州分局业务主任。1949 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担任《南路人民报》编辑。《南方日报》记者。抗美援朝时随团赴朝鲜
深入生活,荣立三等功。1953 年调广州作协当专业作者。1957 年错划右派。
1977 年因病去世。著有独幕剧本《墙》,通讯散文集《战友的爱》,而小说
创作成就最大,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虾球传》。

(彩娥)


《虾球传》长篇小说。黄谷柳著,1947 年连载于《华商报》,共分三
部,分别为《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虾球传》里的
主要人物有虾球、牛仔、还有绰号“鳄鱼头”的城市流氓头子洪斌及其上司、
同僚等。虾球出身于华侨工人家庭,自幼在香港做小工、小贩。在生活的重
压下,16 岁就走出家庭,从香港流浪到广州,又到粤南等地。为求生他受过
拘押捆绑、殴打,经过种种艰难曲折终于找到了革命队伍,参加了共产党领
导的游击队。这部小说思想内容新颖别致,艺术上“打破了‘五四’传统形
式的限制而力求向民族形式与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茅盾语)故事曲折动
人,语言朴素简练,在当时的国统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曾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