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翼作家联盟成立,夏衍任执行委员。抗战时期积极从事文艺活动。曾主编《救
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幅刊。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4 年任文化部副部长。他是党的优秀文化工作者,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代
表作有长篇小说《春寒》,报告文学《包身工》,译著苏联高尔基的代表作
《母亲》,剧作《上海屋檐下》、《赛金花》等,并把鲁迅的《祝福》,茅
盾的《林家铺子》等改编成文学剧本,都获得了成功。曾任五届政协常委,
对外友协副会长,中日友协副会氏等职。

(杨桂芹)


《包身工》报告文学。夏衍著。作于1936 年。通过对《包身工》悲惨
生活的描绘,深刻地揭露了日本资本家与中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剥削
中国工人的滔天罪行。作品首先描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并指出造成这种
情况的社会根源,是帝国主义的剥削方式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奴隶式的
剥削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一种特殊的最残酷的
方式。在这种制度下,一方面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财阀榨取了劳动人民惊人的
利润,另一方面是无数包身工过着非人的奴隶式的悲惨生活。《包身工》以
鲜明的政治态度和炽热的阶级感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对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严厉的鞭挞。

(杨桂芹)


《上海屋檐下》三幕话剧。夏衍著。作于1937 年。作品截取抗日战争
前夕上海小市民生活的一个横断面,错综地展现了住在同一弄堂里的五户人
家一天的生活图景,真切地反映了抗战前夕上海市民的痛苦生活。透过都市
的一角,深刻揭示了时代的特征。剧中的施小宝被丈夫遗弃,沦为娼妓;老
报贩“李陵碑”因独生子在“一·二八”事变中牺牲而精神失常;失业职员
黄家媚贫困交加;小学教员赵振宇安贫乐道,与世无争,而他的妻子却是笑
比自己穷的,妒比自己富的。五户人家各有不同的苦痛遭遇。全剧以某工厂
下级职员林志成、杨彩玉(原为匡复之妻,后因生活所迫同林志成同居)和
刚出狱的匡复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他们之间难以言喻的内心痛
苦,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整个剧情发生在一天的时间里,五家的
人物各行其事,同时活动,充分发挥了舞台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力。剧中人物
错综交织,情节波澜起伏,但都有条不紊,自然紧凑,每个角色都塑造得有
血有肉,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被誉为30 年代戏剧的现实主义力作。

(刘思俊)


蒋光赤(1901~1931)学名蒋如恒,开始发表诗文时用笔名蒋光赤,最
后改名光慈,安徽省霍丘县人。现代作家兼翻译。1920 年~1924 年旅居莫斯
科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诗创作,后结集为《新梦》。1925 年起开
始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鸭绿江上》,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
《短裤党》、《野祭》,长篇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田野的风》等作
品,其中不少以激烈的革命斗争为题材。同时期还发表了诗集《战鼓》、《哀
中同》、《乡情集》等。他与瞿秋白合著了《俄罗斯文学概论》,翻译了苏
联长篇小说《一周间》等作品。除此之外,他还主编了《太阳月刊》、《拓
荒者》等刊物。他一生为我们留下近200 万字的著译,被誉为“革命文学的
拓荒者”。

(朱燕萍)


《少年漂泊者》书信体中篇小说。蒋光赤写于1925 年。作品以“五四”
到“五卅”前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力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汪中由痛苦、
彷徨到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佃户出身的汪中,双亲被地主害死后,
只身飘流在外,开始他想到桃林村去当土匪,替父母报仇,后来做过书僮、
茶役、店员、乞丐,参加过”二七”大罢工,蹲过监狱,最后参加了黄埔军
校,光荣牺牲在战场上。作品通过汪中的一生,揭露了地主、资本家及封建
军阀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剥削和镇压,塑造了一个由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革
命青年形象。这部小说因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回答了当时青年一代普遍关心的
人生道路问题,出版后,激起了广大青年的共鸣。当年就再版过15 次。

(朱燕萍)


《田野的风》原名《咆哮了的土地》,长篇小说。蒋光赤写于1930 年。
作品以1927 年大革命前后蓬勃开展的农民运动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农村阶
级斗争的图画。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建立了农会,和地主豪绅开展了坚决的
斗争,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日事变”后,反动势力卷土重来,
觉醒了的农民,再也不愿忍受戴上枷锁的生活,便全体投奔金刚山(暗示井
冈山)入伙——汇合到了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洪流中去。作品比较成功的塑
造了矿工出身的农会主席张进德和背叛剥削阶级家庭的革命知识分子李杰。
在艺术上,克服了早期创作中“粗糙”的现象,注重了细腻的描绘和对人物
个性的刻划,富有生活气息,和较强的感染力。

(朱燕萍)


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现代作家兼翻译,二三十
年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家乡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十六岁
离家到上海当学徒。“五四”运动后,加入了工读互助团,开始在北京大学
旁听。1926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袖子》。1927 年至1933 年,先后出版
了《黄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等小说集。1934 年到1937 年
又出版了小说集《屋顶下》、《雀鼠集》、《河边》和散文集《驴子和骡子》、
《旅人的心》以及中篇小说《乡下》、长篇小说《野火》等作品。擅长描写
资本主义势力浸润下的小乡镇的人情肚态。译作主要有:《世界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忏悔》等。他的作品以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细致的人物描写,
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朱燕萍)


《黄金》短篇小说。鲁彦作,1927 年7 月在《小说月报》18 卷7 期发
表。二、三十年代的中同,乡村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时时受到危机和破产的冲
击,趋炎附势、金钱至上之风日趋严重。《黄金》的主人公如史伯伯,一生
支撑起这个小康之家,在陈四桥处处受人尊敬。但自从他年老无力操劳,又
不再收到城里儿子寄钱回来后,如史伯伯要穷了的消息便像黑老鸦的叫声迅
速传遍整个村庄,有些人对如史伯伯立即由尊敬变而为轻蔑,由阿谀一变而
为诽谤,使如史伯伯处于绝望的悲痛之中。在江河日下的旧中国,如史伯伯
的遭遇是有代表性的,这是乡村小资产阶级在黑暗社会里的一出悲剧。《黄
金》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是非常细致和成功的,在艺术构思乖巧的农家女的形
象。菜农老程在竹林里种了一个菜园,他有一个非常爱笑而又爱害羞的女儿,
人称三姑娘。三姑娘幼时就能帮母亲洗衣,还常跟父亲去捉鱼。一家三口日
子虽穷,但过得非常和睦恬静。三姑娘八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她便和母亲
以卖菜为生。她非常爱清洁,常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她又非常体贴母亲,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她不肯舍下母亲去看。她卖的菜质量好,隔夜不浸水,
煮出来味道甜美,数量多。几年后,三姑娘出嫁了。这篇小说叙述了平常人
家的平凡小事,风格平淡朴素,但平淡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朴素间透出一股
浓郁的乡土气息。

(朱燕萍)


许杰(1901~)笔名张子三。浙江台州人。现代小说家。17 岁考入浙江
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19 年五四运动时,开始接触新文学。1922 年从绍兴五
师毕业,任小学、中学教员。1928 年赴南洋吉隆坡,任华侨报纸《益群报》
总编辑。1930 年至广州中山大学预科任教。1932 年被聘为安庆安徽大学文科
教授。后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战后回原籍主持大公中学校务。后任广东省立
文理学院教授、上海临时大学、同济大学、震旦大学教授。建国后,为全国
作协会员、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同时任复旦大学教授,1951 年调任华
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教授。十年动乱被迫退休,现重回华师大担任培养研究
生的工作。著有《新兴文艺短论》、《许杰短篇小说集》、《许杰散文集》
等。


《惨雾》短篇小说。许杰的代表作,发表于1924 年《小说月报》15 卷
8 期。茅盾将这篇小说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并在《导言》
中说,这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小说是作者应《小说月报·非战文
学专号》征文而写。意欲通过两个乡下村子的原始械上也是别具匠心的。茅
盾曾评价它是“作者的最好作品。”

(朱燕萍)


《童年的悲哀》短篇小说。鲁彦作,1929 年11 月在《小说月报》20
卷11 号发表。作者以第一人你的写法描写了一个“多才多艺的粗人”——农
村中的雇工阿成哥。2O 岁的阿成哥非常聪明、善良,他拉得一手好胡琴,还
教“我”唱歌,把“我”带进了美的音乐的世界中。“我”于是也偷做了一
把胡琴,和阿成哥边拉边唱。“我”认定阿成哥就是自己的亲哥哥,世上再
也没有比他更可爱的人了。但是,阿成哥却因疯狗咬伤,在举行婚礼的前些
天突然死去,这使“我”感到了莫大的悲哀。小说将劳动人民写得如此善良
和富有智慧,反映了作者创作思想的进步。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丰满,
描绘的生活画面虽然平凡,但浸透着极为浓重的乡土色彩,有一种淳朴的美。

(朱燕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字蕴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