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注重史学,成就卓著,著《新五代史》74 卷,兼采小说笔记以丰富史实。
又与宋祁等合著《新唐书》225 卷,自撰本纪10 卷、志50 卷、表15 卷。又
集金石遗文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集》。

(张金南)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书成于皇祐五年(1053 年),原名《五代
史记》,因系私撰,故藏之于家。修死后,家人上于朝廷,后由国子监刊行。
清乾隆时,薛居正的《五代吏》被列为正史,欧史才称为《新五代史》。全
书有本纪12 卷、列传45 卷、考3 卷、世家及年谱11 卷、四夷附录3 卷,合
计74 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 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 年)共53
年的历史。作者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刻意仿效《春秋》重书法、讲褒
贬,忽视甚至歪曲史实。该书虽在史实上对《旧五代史》有所增补,但删削
更多,书中差错时有所见,虽力求“高简”,实际是“简而不明”。

(朱松美)


《归田录》2 卷,北宋欧阳修撰。此书系其为官时,每每有感所记,因
系于1067 年归田后成书,故名《归田录》。主要记述北宋前期人物事迹。职
官制度及官场轶事。因所记内容大部为自己耳闻目睹,故比较确切真实,但
也有些耳闻有虚,作者也就误记,参考时须予以鉴别。

(朱松美)


刘敞(约1008~1069)北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原父,世称
公是先生。庆历进士。通判蔡州,历右正言,知制浩。奉使契丹,为辽人叹
服。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学问渊博,为文敏赡。欧阳修每有所疑,
辄以书问之。长于春秋学,摆脱传统束缚,开宋儒批评汉儒先声。有《春秋
权衡》、《春秋传》等著作。又与弟刘攽、子奉世合著《三刘汉书标注》。
另有《公是集》。

(李建春)


宋敏求(1019~1079)北宋史学家。字次道。赵州(今河北赵具)人。
自其父绶以来,家富藏书,多达3 万卷。家住春明坊,嗜书之士,为借阅之
便,多就近赁房而居,致使宅租昂贵。敏求嗜研经史,精于校对,尤谙唐史。
熙宁间赐进土及第,为馆阁校勘。历任《唐书》编修官、知毫州、仁宗实录
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太常寺,后晋升龙图阁直学士,主修史书。
撰有《唐大诏令集》、《春明退朝录》、《长安志》。另撰有《河南志》、
《东京记》等,今佚。

(胡志升)


《唐大诏令集》130 卷,由宋宋绶编辑,其子宋敏求整理成书。唐代各
朝皇帝发布的诏令汇编,成书于1070 年。因为它是当朝皇帝臣僚针对时政所
发,因而它和《起居注》、《实录》一样,是研究唐朝政治制度、兴废沿革
的一手资料,尤其是在唐《实录》仅存顺宗一朝,其余《通典》、《会要》
类又不收诏令,即或有亦不全的情况下,《唐大诏令集》对研究唐史,特别
是政令制度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诏令都由当朝臣僚拟写,因而对当
朝弊政不免多有回护,曲笔文饰之处,因而在反映历史真实方面有很大局限
性,在参考时须辨证对待。

(朱松美)


《春明退朝录》笔记体史书,3 卷。北宋史官宋敏求撰。因家居春明坊,
原槁系迟朝后所记见闻笔录,故名《春明退朝录》。所记十之八九为唐宋官
诰礼仪、仕宦进拟、官职设置、差除制度等,其余为杂说杂事。所记史料可
补唐、宋史遗缺。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孙逢吉撰《职官分纪》都曾
取材于此书。该书可与叶梦得所撰《石林燕语》、徐度所撰《却扫编》相表
里。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将其收入,编排为子部杂家类。通行本颇多,以
《百川学海》本为佳。1980 年中华书局以《海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书和
史书,经修订、标点,与《东斋纪事》合刊,收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出
版。

(胡志升)


王得臣北宋安陆(今属湖北)人,字彦辅,号凤亭子。嘉祐进士。累
官至司农少卿。绍圣间,撰《麈史》3 卷,记宋史284 事,凡朝廷掌故、耆
旧遗闻、典章制度,冬稽经典,加以考证。

(单建国)


《麈史》三卷,宋玉得臣撰。此书记载北宋朝廷及州里掌故遗闻中之可
训呵法可诫之事,于当朝制度及故迹之考究特别精到,以类记事、凡44 门,
284 事,属宋朝杂史,可与其它宋史参照。

(朱松美)


吕公著(1018~1089)北宋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字晦叔。吕夷简之
子。庆历进士。通判颖州,除崇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阁侍制兼侍
读。英宗亲政,加龙图阁直学士。因谏英宗勿追崇濮王,谪知蔡州。神宗立,
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初,知开封府。改御史中丞,反对王安石变法,称吕惠
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颖州。召还,迁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官
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中,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加大学
士。哲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恃郎。与司马光共相,废新法。司马光
死后,独当国政,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卒封申国公,谥正献。史称其
识量深敏,量闽学粹。曾监修《神宗实录》。

(李建春)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
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喜读史书,学识渊博。仁
宗宝元进士,授奉礼郎,后任苏州判官。历任同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学
士等职。王安石执政时,因与其政见不合,自请外任。居洛阳15 年,以书局
自随,著书立说。邀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仿《左传》体例、笔法,参
考3000 余种史籍,历时19 载,于元丰7 年(1084)撰成《资治通鉴》。元
丰8 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光进京主持国政,任门下侍郎,进
任尚书左仆射。任相期间,尽罢新法,为相8 月卒。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
正。另著有《稽古录》、《潜虚》、《涑水纪闻》等。

(胡志升)


《资治通鉴》294 卷,宋司马光撰。叙述自公元前403 年(周威烈王23
年)~公元960 年(后周世宗显德6 年)1362 年的史事,按年月编写,条理
清楚,取材广泛,内容充实,文笔生动,尤其是它所参考的杂史现大半亡佚,
因而《通鉴》也就为后代保留了大批珍贵史料;继《史记》以后,又重升编
年体史风,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通鉴》颁行后,引起了众
多学者的重视,许多人以毕生精力研究它,使社会上兴起一门专门学问——
“通鉴学”,也出现了一大批研究《通鉴》的著作。如王应麟《通鉴地理通
释》、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及胡三省花30 年完成的《资治通鉴注》等。然
而,《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封建史书,全书不免贯穿着封建正统思想和道德
观念、英雄史观等,而且由于此书编纂目的主要是为统治者借鉴,因而详于
政治而略于经济,这些都体现出了它的弱点。

(朱松美)


《涑水记闻》笔记体史书。北宋司马光撰,范冲编。原为10 卷,今本
分为16 卷。所记皆宋代旧事,主要记载自宋太祖至宋神宗朝的政事,也间涉
琐闻杂事。每条下皆注明源于何人所说,忘记姓名的则注明“不记所传”,
因称记闻。又司马光系陕州涑水(今山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故书
名为《涑水纪闻》。原为编写《资治通鉴后记》的资料,因多出自传闻,故
内容不尽确实,但仍不乏其史料价值,后修《神宗实录》多取村于是书。此
书传本不一,其中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最佳。

(胡志升)


《稽古录》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史书,20 卷。司马光将其所撰记事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 年),下止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的《历
年图》,记事自北宋立国到治平四年(1067 年)的《百官公卿表大事记》汇
合,又纂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前至传说中的伏义。每年略举大事,评论
历代兴衰治乱得失。后有龚颐正撰《续稽古录》1 卷。

(朱玉停)


王存(1023~1101)北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字正仲。庆历进士,
除密州推官。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所知。治平中,历国子监直讲、
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王安石执政,数与论事不合,
遂不往。元丰元年,除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第二年,进右正言、知制诰
兼判太常寺,后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累官户部尚书。哲宗朝、拜尚
书右丞,次年迁左丞。时朋党论炽,与任事者戾,出知蔡、扬、大名、杭等
府州。迁右正议大夫致仕。曾奉敕修《元丰九域志》10 卷。

(李建春)


《元丰九域志》北宋王存等撰,是宋代历史地理名著。成书于元丰三年
(1080),故名;是在真宗时李宗谔、王曾编写的《九域图》的基础上,改
写扩充而成,共10 卷。该书以熙宁、元丰年间囚京、二十三路为标准,分别
记载了各路所属府、州、军、监、县的户口、乡镇、名山、大川、道里等项。
全书行文简洁了当,真实可靠;其中较详细的是“地理”,对各地的辖区范
围,尤其是四至八到,远近道里实数,均予标明。本书最受重视者,当为“土
贡”一门,备载贡物之数、主客户数、贡品种类等,对研究宋代地志、社会
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丛书集成初编》,中有《元丰九域志》五册。

(朱玉婷)


吕大防(1027~1097)其先汲郡(今河南汲县)人,后迁京北蓝田(今
属陕西)。字微仲。皇祐进士,调冯诩主簿,改永寿令。英宗时,任监察御
史里行。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