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舜、禹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所记事实与《左传》、《战国策》、《史记》
等颇有出入。

(张明良)


《说苑》西汉刘向撰。原20 卷,后仅存五卷,经宋曾巩搜辑,复为20
卷。内分君道、臣术、建本、立节等二十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杂
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张明良)


《列女传》西汉刘向撰。7 篇7 卷。分母仪、明贤、仁智、贞顺、节义、
辨通、嬖孽等七门,共记105 名妇女事迹。此书屡经传写,今本中如陈婴母
等东汉以来凡16 事,均为后人所增。

(张明良)


扬雄(见中国文学部分)


《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撰,是一部方
言和训诂之作。原书15 卷,扬雄历时27 年似仍未完成。《隋书·经籍志》
以后定为13 卷。该书体例仿《尔雅》,类集古今各地同义词语,并分别注明
大部分词语的通行范围。其材料来源,或采自古代典籍,或来自直接的调查,
说明了汉代语言的分布,是研究古代词汇的重要参考资料。后人研究该书者
颇多,且对原作均有增补阐发,以晋郭璞《方言注》、清戴震《方言疏证》、
清钱绎《方言笺疏》等具有代表性。

(朱玉婷)


刘歆(约前53~23)西汉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
后改名刘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经学家刘向之子。少时因文才
出众,为成帝召见,任黄门郎。刘向死,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类别
为《七略》,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作
出了贡献。刘歆校书时得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毛诗》、《逸礼》等书,
建议为它们立学官。遭到了今文经学派的反对。后因得罪执政大臣,出任河
南太守。刘歆少时,曾与王莽同为黄门郎,王莽执政后得以重任。历任右中
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京兆尹。封红林侯。后为国师。刘歆怨恨王莽杀其
三子,又因南阳兵起,惧大祸将至。地皇末年(23 年),参与谋杀王莽,事
泄自杀。今存著作有《遂初赋》、《列女传颂》、《三统历谱》。明人辑有
《刘子骏集》。

(袁坤)


桓宽西汉文史学家。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治《公羊春
秋》。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宽博学多识,善写文章。昭帝始元
6 年(前81 年)召开盐铁会议。会议上桑弘羊和贤良文学就盐铁官营等问题
进行辩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桓宽把辩论双方的论
点记录下来,加工整理,用对话形式编撰成《盐铁论》60 篇,是研究西汉政
治经济问题的重要资料。

(袁坤)


《盐铁论》西汉桓宽撰。10 卷,60 篇。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实
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平准等政策,遭到豪强之家和富商大贾的激烈
反对。汉昭帝始元6 年(前81),召集朝廷大臣和郡国所举贤良文学,举行
会议,就盐铁官营等问题进行辩论,称为“盐铁会议”。至宣帝时,桓宽根
据会议记录,又加以整理和增广,撰成此书。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辩
论,第二部分记余谈,第三部分是后序。内容以讨论经济政策为中心,广泛
涉及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记载了贤良文学和桑弘羊不同
的治国学说,及各自的施政主张。是研究西汉史的重要资料。《盐铁论》采
对话体。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行文整齐而有变化,疏朗中又见细密。
善用对话表达人物思想、神态。是西汉独具一格的文学作品。

(袁坤)


汜胜之西汉农学家。汜水(今山东曹县)人。汉成帝时为议郎、劝农使
者。曾在三辅教民种田,获得丰收。后迁御史。他对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
验进行总结,创造出一种精耕细作的区田法。另外还有溲种法、穗选法、嫁
接法等,对当时和后世有较大影响。著《汜胜之书》2 卷18 篇,是我国最旱
的农学著作。

(袁坤)


《汜胜之书》农学著作。西汉汜胜之撰。2 卷,18 篇。本书是对西汉黄
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农作物
的栽培技术等。对节候、辨土、施肥、选种、下种、防旱等农事作业均有论
述;介绍了禾、黍、麦、稻、大豆、麻、桑等作物的栽培方法,及耕田法、
溲种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干法等生产技术。重点记述了区
田法。即在大田里划出小方,集中施肥,灌水,可大大提高产量。该书是研
究西汉农业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本书早佚。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多
所称引。旧辑本以清代学者洪颐值所辑较优。今人石声汉撰有《汜胜之书今
释》。

(袁坤)


桓谭(约前30~约41)东汉哲学家、经学家、政论家。字君山。沛国
相(今安徽濉溪)人。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才,遍习五经。以父任为郎。
汉哀帝、平帝时位都不过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更始时拜太中大夫,光武
帝时任议郎给事中。喜欢非毁俗儒,因坚决反对谶纬之学,被光武帝目为“非
圣无法”,险遭处斩,出为六安郡丞,抑郁不乐,道中病卒。他提出了“以
烛火喻形神”的著名论点,对后来无神论思想的发展有影响。著作有《新论》
29 篇。已散佚,清人有辑本。另有赋、谏、书、奏26 篇,多散佚。今存奏
疏《陈时政疏》、《抑谶重赏疏》等。

(赵百世)


《新论》东汉桓谭撰,共29 篇,早亡佚。《弘明集》中载有《新论·形
神》一文。该文从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了“形神”即形体同精神的关系问题,
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完则火灭,形体死亡,精神
不复存在。今《桓子新论》以清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本为较备。

(张明良)


班彪(3~54)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
人。性情稳重,广览古籍,富于文采。二十多岁时为避难而依附天水魄嚣,
后又至河西窦融处做事,极力劝说窦融归附汉光武帝。建武13 年至30 年,
曾历任徐令、司徒掾、望部长等,后因病离职。他曾采集前史遗事异闻,著
成《史记后传》65 篇,为其子班固修成《汉书》打下了基础。另外著有《王
命论》、《北征赋》、《悼离骚》等赋、论、书、记、奏。

(范海沛)


王充(27~约79)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出身于“细族孤门”。少年曾游学洛阳,因无钱买书,常到书铺阅所卖书。
经勤奋学习,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然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曾做过县掾功
曹、都尉府掾功曹等小官。皆因与当权者不合,在任时间不长。后辞职家居,
以教书为生,并从事著述。同郡谢夷吾上书引荐,汉章帝特诏公车征用,充
以病不行。他十分注意世事学问,花30 多年时间写下《论衡》一书。对当时
盛行的“天人感应”说和谶纬迷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把中国古代的朴素
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著有《讥俗》、
《政务》、《养性》等。已佚。

(袁坤)


《论衡》东汉王充撰。30 卷,85 篇,20 多万字。其中《招致》篇有目
无篇。作者用30 年功夫才完成这部巨著。王充以“疾虚妄”为旗帜,对当时
盛行的神学迷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在《自然》、《谈
天》、《说日》、《论死》等篇中,发挥了古代哲学中“元气自然论”的宇
宙观和认识论,论述了形神关系。在《命义》、《纪妖》、《订鬼》、《谴
告》等篇中,批判了“天人感应”和俄纬迷信。在《定贤》、《治期》等篇
中,提出了一些进步的历史、社会、政治观点。在《问孔》、《刺孟》、《非
韩》等篇中,批判了儒法两家的一些传统观点。《论衡》把古代的朴素唯物
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唯物主义者有很大影响。但被封建统治者
斥为“异端邪说”,“非圣灭道”。近代章炳麟则赞其“正虚妄、审乡背,
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摘,不避上圣。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至于
今鲜有能逮者也。”(《检论·学变》)1979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衡注释》
最为易读。

(袁坤)


贾逵(30~l0l)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
陕阳西北)人。贾谊之九世孙。父徽,曾从刘歆受《左传》、《古文尚书》、
《毛诗》等。逵继父业,弱冠能诵《左传》、《五经》,兼通丘家《谷梁传》
之说。明帝时任为郎,与班固共校官廷藏书。利用朝廷尊信谶纬,上书说《左
传》与谶纬相合可立博士。景帝时,奉诏讲学于白虎观,授《公羊》严、颜
诸生20 人《左传》。同治今文经学的李育相辩难,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
迁卫士令。和帝时任左中郎将,迁侍中,领骑都尉,以老病乞归。兼通天文。
所著百万言。后世称“通儒”。主要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诂》、《同语解诂》,
已佚。

(许修仲)


班固(32~92)字孟坚,扶凤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
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博学多识,曾作《史记》续篇《后传》65 篇。家学
渊源对班固的思想和学业有重大影响。时值光武、明、章东汉鼎盛时期,为
班固继父遗业,编撰《汉书》提供了有利条件。班固年9 岁,能属文诵诗赋。
16 岁入太学,研习儒家经典,涉猎诸子百家。23 岁因父丧还乡守孝,着手整
理《后传》。27 岁起便在《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永平五年(62 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