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拱手让与敌人。”
说至此处,曹操声音有些呜咽,但他随即又清了清喉咙,继续说道:“夏侯渊骄兵必败,我早就料到,只是没有亡羊补牢罢了。他的失败,使我面临进取益州无望的境地。不瞒将军,我为此痛心而哭涕,不是为失了汉中而惋惜,而是统一大业严重受挫而失望。你知道我平生的愿望是统一天下,为一代霸主,救民于纷纷战火之中,以免生灵涂炭。然而……然而……”
曹操眼睛红了,两股浊泪沿颊而下,沾在胡须上。于禁慌了,他不知所措,他是第一次见到曹操如此痛苦。他也突然明白曹操之所以单独与他叙谈的原因。
他回忆起年青时追随曹操的动机来。那时的曹操才华横溢,英武果断,礼待下士,豪气干云。他还记得曹操对英雄所作的激动人心的评价:英雄,就是胸中包罗宇宙万机,吞吐八方之志,纵横四海者。当时于禁就是在曹操的强烈影响下,和曹操等在汉末乱世中征讨对手,逐鹿中原的。
曹操的啜泣打断了于禁的浮想翩翩的思路,他被曹操的伤感而泣震动不已。
曹操用绢帕抹去老泪,沉声又说:“于将军,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自己衰老无力了吧。”
于禁柔声劝道:“大王,天下至大英雄,非你莫属。你至今还尊献帝不废他而代之。而刘备之辈却抢先称王称帝,只想做半壁江山的领主,鼠目之辈,眼光寸远,况我们还有七支大军团刀锋未试,蓄锐之军,定能所向披靡。”
曹操心情趋于平和了。他听于禁称七大军团未试锋芒,口气颇为自大,立刻警诫于禁道:“于将军,夏侯渊因骄傲自大损兵折将;你怎么也如他一样轻敌?七大军团是我最后一点南下血本,一直存而不用,统领于你麾下,不可不谨慎用兵啊!”
于禁自知失言,见曹操如此紧张,就保证道:“大王放心,于禁决不像夏侯将军骄傲自满,这次南征,不胜不返!”
曹操听了他这样说后,稍微放下心来,但曹操还是反复叮嘱于禁行军打仗事宜。直至天黑,曹操才送他出府。
于禁走了之后,曹操刚想休息,亲兵报董衡求见,曹操召之进来,问他何事,董衡劝谏曹操说:“于将军率军南征,期在必胜,但是庞德为副将恐怕不妥。庞德故主马超早已投奔刘备,刘备封他为‘五虎上将’之一;庞柔是庞德的兄长,也在刘备蜀中为官。前不久听说庞柔来信叫庞德背离大王,投奔刘备。今派他南下,他投奔关羽,这不是泼油救火吗?”
曹操沉思片刻,随后说道:“庞德投奔我屡立战功,忠义可嘉。今你说他会生叛道之心,我不相信。倘他真生叛逆之心,其兄来信的内容怎么会让众人知道呢?正是众人知其兄之信,我才知他光明磊落,不会叛我而去。”
当曹操对董衡说的这番话传到庞德耳中时,庞德感动得涕泪四横,于是,召几个木匠来,伐巨树做了一口沉重的棺材。几日后,他请好朋友、亲戚赴席,把棺材陈列到大厅中。
众亲友见到这口朱红漆的棺材,不禁大愕。庞德解释说:“这棺材将和我一起到战场。”
有人说:“将军出征,抬不得这不吉祥的东西!”
庞德举杯豪饮,对亲友们说:“魏王以泰山一样重的恩德待我,誓要以死相报。克日将拔军南征,与关羽樊城决战,我若不能取他的首级,那么就让他削掉我的脑袋。即使未被他杀掉,如兵败的话,我也要自杀。所以抱必死之信心,准备这口棺材,以殓我的尸首。”
众亲友闻说,嗟叹不已。庞德的妻子更是由低声啜泣到嚎啕大哭。
庞德听到恩爱妻子这叫人肠回肝裂的哭声,英雄气概更化为悲壮。他提气叱责自己的妻子道:“大丈夫知恩必报。如今魏王不听小人谗言,信任于我,我只能以血肉之躯相报,你妇人目光短浅,还乱我心神,休得再哭!”
庞德尽管底气十足,但声音也有些颤抖道:“好好调教虎儿,以承父志!”
其妻哭哭啼啼答应着,庞德兀自不再理睬她,举杯劝邀众人饮酒。
翌晨,于禁、庞德校场点兵。七大军队旗帜鲜明,人强马壮,整齐地排列在点将台下。曹操亲自到点将台检阅。其时,秋风飒飒,拂着曹操的花白胡须。
曹操深情地注视着这支精锐部队,他端起一碗酒,向空中一洒,台下千军万马一声喝彩,声音震撼霄汉。欢腾的壮观场面,令曹操热血沸腾,他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三声清脆的锣响,这是部队开拔的号令。霎时,牛角呜呜,战鼓隆隆,十几万大军宛如一条巨大无比的长龙,向远处的地平线蜿蜒而去。
点将台上,曹操与于禁、庞德告别,曹操握着于禁的手,充满信任的目光包含着殷切的期待……
第三十章 水淹七军 败走麦城(3)
二一六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汉中称王,诸葛亮及全体武将都向他朝贺。刘备交还原来的左将军及宜城亭候的官衔印绶,立其子刘禅为王太子。并以拔牙门将军魏延为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负责汉中地区防务。
刘备与诸葛亮等返回成都,以许清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征伐汉中地区功劳最大的黄忠为后将军,地位高于其他四将,组成新王国的四大军团。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五人,时称“五虎上将”。
刘备在成都封官施爵时,荆州的关羽正率军攻打襄、樊,刘备为了以爵位激励关羽攻城拔寨,亲自委派益州前部司马(相当于侍从副官)费诗前往荆州授关羽印绶。
费诗负刘备的亲笔信与印绶,顺江而下,沿途经险滩恶浪,飞栈峭壁,风尘仆仆来到荆州。
关羽闻听刘备侍官来荆州,将印绶交于自己,于是,出城三里迎接刘备的使者。
费诗坐驿车中,远远地见荆州城外一彪军马整齐排列着,几面写有“关”字的帅旗迎风招展,知道关羽亲自出城来迎接自己来了,心里不禁高兴起来,旅途的劳累一扫而光。
看看就要走近关羽的军队,费诗就下了车,手持一卷信纸,向迎来的关羽拱手施礼。
费诗几年没与关羽谋面了,此刻乍见,仍觉关羽威仪不减当年。
关羽迎接费诗进了城门,辟一馆雅舍为其居住。夜,关羽摆筵为费诗洗尘。
主客兴会,其情渐浓,饮至酣处,费诗拿出刘备写的信给关羽,关羽就着红烛之光阅读。先前脸上还是微笑自若,当读至“孤封汝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之时,不禁捋起美髯,卧蚕眉紧锁。阅完,他向费诗问道:“费司马,汉中王封我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是为何?”
因后将军是所有将军中地位最高的爵位,故关羽不服。
费诗道:“黄忠在汉中屡立战功,宝刀不老,汉中王就封他为后将军了。”
关羽怒道:“翼德是我结拜的兄弟,勇猛善战,他是令敌人丧胆的虎将;马孟起世代名将之后;赵子龙护幼主,功高劳苦,他们三位与我平起平坐,我无意见。黄忠是何许人,竟与我等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
关羽说完,兀自发怒,不肯受印绶。
费诗万万没有想到关羽会如此窄量,他素知关羽重义,一诺千金,现在听他口吻真是盛名难副。
于是他笑着说:“将军为争爵位,竟不受印,实在辜负汉中王的期望。从前萧何、曹参与汉高祖一同举大旗反暴秦,得到高祖的重用,信任,地位极高。而韩信、陈平来降高祖,地位反高过他俩,未闻萧、曹以之怨恨过。何况将军与汉中王亲如骨肉,祸福与共,非外人所比。而汉中王要建立王业,难道只用属于自己同派别的亲信吗?我劝将军不要计较官位之高低,爵位之多少。我只是一介使者,衔命而来,你不接受印绶,我带回去复命而已,但将军这种粗率之举,可能让汉中王左右为难,请慎重地三思吧!”
费诗言语有理中暗含讥讽,关羽有怒也不好发作,他听到如不接受印绶会使刘备左右为难时,就说:“好吧!多谢费司马剖解其中利害,关某愿意接印。”
说完,来到费诗前。费诗把金印紫绶奉上,关羽双手举至眉间,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
是夜,主客皆酒酣而退,各自安歇了。
翌日,关羽的养子关平从他的包围樊城的营寨里归来,告诉近日的军情。
关平向关羽说:“父亲,曹操的大将于禁、庞德率十几万大军来解樊城之围,据说离樊城只有一天的路程了。”
关羽捋须一笑:“呵呵,曹营无将矣,派一老犬与关某决战。正好费司马来了,请他与我到前线去,亲睹我杀曹兵取樊城。”
说罢,就令亲兵备好快马。关羽到费诗暂居馆中,邀他一同前去,留下靡芳守荆州城池。
费诗与关羽一行骑马驰在去樊城的大道上,只两个时辰,就到了樊城外的营中。关羽与费诗视察了营中军情,再派流星探马侦察于禁大军的进程情况……
二一七深夜三更了,关羽帐中还燃着两支巨烛。明亮的灯光中,关羽正襟危坐书案后,他翻着《春秋》,神色平静而稳重。
不一会,帐外不远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关羽抬头望向帐外,两个探马已来到帐外。
“启禀将军,于禁前锋已离樊城三十余里。”汗流浃背的探马简短地报告了军情后,喘息不停。
关羽心中一惊:来得真快。随即他吩咐道:“你二人辛苦奔劳,想必已饿极,后营备有水酒,自去吃罢。”
两探马退去,关羽唤养子关平道:“明日率一百精兵,去看于禁扎营何处。”
天破晓后,关羽与关平率一队精兵,望于禁军来的方向迎去。
于禁军于昨日夜晚全部赶到离樊城以北仅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由于长途奔驰,大军已疲劳不堪,不敢乘夜冲击关羽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