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剧女神美尔鲍曼娜。这幅镶嵌画用了十多种不同色彩的石块,特别用上了绿色玻璃,这在当时的镶嵌画中是少见的。画中的人物形象精致生动,在打开的诗卷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史诗中的“埃尼特”一句诗。它再现了罗马伟大诗人维琪尔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它证实了那首歌颂罗马帝国起源的史诗《埃尼特》确为维琪尔所著。这表明,镶嵌画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宝贵的考古资料。
在巴尔杜国家博物馆的后面,还连接着昔日的皇宫。宫殿面积不大,却是突尼斯古典建筑艺术的典范,雕梁画栋,辉煌典雅。宫内陈列着历代王室用品,还有历代战争中使用的兵器,反映了突尼斯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历史。
宰图纳大清真寺
宰图纳大清真寺坐落在突尼斯共和国首都突尼斯市旧城麦地纳的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大清真寺。
该寺是由倭马亚王朝派驻北非总督哈桑。努尔曼于703 年开始兴建的。
732~734 年,又经当时总督阿卜杜勒。本。哈加卜翻建,并被正式命名为“宰图纳大清真寺”。“宰图纳”在阿拉伯语中是“橄榄”的意思。橄榄是盛产于中近东和地中海一带的油料作物,是突尼斯重要的土产,以它为寺名象征着该寺繁荣昌盛之意。804 年,阿格拉布王朝埃米尔阿布。易卜拉欣。阿赫迈德又扩建了该寺,使之与凯鲁万清真寺有许多类同之处。到公元840 年再次扩建后,宰图纳大清真寺已完全体现出北非地区伊斯兰建筑风格。
大寺总面积5000 平方米。内有诵经大厅和15 个中殿,能容纳2000 人同时作礼拜。诵经大厅以148 根大石柱支撑,这些石柱都是从迦太基神庙遗址上拆迁来的。寺内富丽堂皇,灯火辉煌。大寺的回廊通道镌刻彩绘,形式活泼热烈。方形宣礼塔高达44 米,稳重、华丽,别具特色。大寺周围遍布香料店铺,使得寺院芳香幽雅,古色古香。
13 世纪,哈夫斯王朝时代,宰图纳大清真寺已成为突尼斯全国政治、宗教和教育中心,也是北非传播伊斯兰教育的主要基地。当时这里学术研究极为兴盛,仅图书馆藏书就达36000 余册,其中手抄本达数千册。全国各地、马格里布地区以及西班牙的留学生都到此求学,学习与研究有关《古兰经》注学、圣训学、历史传记学、教法原理学、宗教哲学、逻辑学以及阿拉伯语法修辞学、文学和诗韵等多种学科,并培养了不少人才。著名的突尼斯历史学家、哲学家伊本。赫尔敦就于1332 年出生在距清真寺150 米处的房子里,即现今的杜尔拜特。贝伊街33 号,并毕业于宰图纳大清真寺。
现在,宰图纳大清真寺仍是突尼斯共和国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地方。每年斋月26~27 日“命运之夜”,突尼斯总统、总理、议长及其他政府高级官员和宗教界的长老们,都要来此参加隆重的会礼仪式。同时,它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信徒和参观者来此参观、朝拜。
提姆加德古城遗址
提姆加德古城遗址是阿尔及利亚境内最著名的古罗马遗迹。它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北部的奥雷斯山区,海拔1072 米,四周群山环抱。
该城始建于公元1 世纪,最初只是古罗马奥古斯都第三军团沿着奥雷斯山区北部洼地建立的一系列哨所之一。后根据古罗马帝国特拉让皇帝的命令,在这里建城,叫做塔姆加迪,并迅速繁荣。5 世纪汪达尔人入侵之后,塔姆加迪曾遭奥雷斯山民破坏。6 世纪时,柏柏尔人起义,把罗马人赶走后改名提姆加德。后被废弃。1880 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开始对提姆加德进行发掘,经百年之久才基本弄清了该城遗迹面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古城的布局按古罗马最严格的城市规划原则进行设计。城市全部用巨石建成,平坦的石面大广场,是古代人们聚会的场所,地上刻有几行罗马文字,意为“狩猎、沐浴、游玩、欢笑,这就是生活”。巨石铺成的大街小巷里,下水道系及车辙的痕迹还依稀可见。
提姆加德内还有图书馆、剧场、神庙、市场、商店、旅店、磨坊和高大的凯旋门等古罗马公共建筑中的一些独特的设施,虽然大部分只存基础和廊柱,但仍可窥见其规模之宏大。其中,教堂遗址的发现,说明公元3 世纪时基督教已传入提姆加德。遗址中还有许多公共浴室,城北和城南的大浴室是非洲浴室中较大的,至今可以看到有损坏的热水浴室、地板残迹、把热气通进蒸气室的沿墙陶管残片和一部分通到水池去的管子。
现在,在提姆加德古城遗址入口处建有博物馆,陈列着发掘出来的古罗马人的家庭用具、石棺、雕像及工艺品。用彩色碎石拼成的巨幅地板装饰图案尤为引人注目。城市南部,依丘陵斜坡而建的半圆形古剧场,气势雄伟,保存得十分完整,可容纳4000 人。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每年夏季都要在这里举行国际艺术联欢节。
阿尔及利亚人民宫
阿尔及利亚人民宫位于首都阿尔及尔市中心,与巴尔杜宫相邻。
人民宫前身是已故总统布迈丁的办公地和住所,称总统府。1987 年7 月5 日,在庆祝国家独立25 周年之际,总统府正式易名为“人民宫”,对外开放,并被辟为国家重点游览场所。
人民宫内最早的建筑是建于1791 至1797 年间奥斯曼统治时期的夏宫。
当时土耳其地方长官帕夏和他的孙子穆斯特法曾下榻此宫。后来,法国人在夏宫旁,循照土耳其风格又建起一座庞大宫殿,即宫内主宫。主宫内有礼宾厅、迎宾厅和舞乐厅,以供当时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统治者在此会见各国使节和外宾。主宫皆用纯白色意大利大理石建成,厅室阶梯洁白如玉,宫内采光好,窗架为古叙利亚式深褐色木雕窗。
从1921 年起,先后有几名法国著名壁画大师在宫内绘制了多幅大型壁画,反映了阿尔及利亚民俗风光和生活场景。如土著妇女纺织耕耘的生活场面,椰林湖畔自然风光等。这些壁画气势宏大,色彩鲜艳和谐,极富宫廷装饰特色,堪称佳作。
值得当地人自豪的是宫内一角的大拱形圆顶。它是由5 位阿尔及利亚工匠自行设计并雕刻而成的。雕刻精美细腻的彩拱上,闪亮着五角银星,象征着伊斯兰教的永恒力量。
在东西走向的娱乐厅(庆典厅),两边各有一个凹进去的拱壁。西边为乐台,当年乐师们就是席坐在这半圆型的拱壁内,为台下宾客奏乐助兴的。
东边拱壁中有一幅大型壁画,描绘的是一只开屏孔雀。拱洞中摆放着一张硕大的棕色台桌,显得肃穆庄严,这就是历代总统宣誓就职的地方。
人民宫依山傍水,是一座天然公园。白色宫楼东面,一片绿草如茵;园内四周,亚热带无花果树、椰枣树、芭蕉和铁树,成林成带,形成一片巨树参天、藤蔓缠绕、百花争艳的天然林园。林间小道旁,耸立着一尊尊古希腊少女裸体铜雕像,亭亭玉立,显得风姿妩媚,古趣盎然。在路的尽头,凭石栏远望,可以尽览阿尔及尔半壁山城和紫红色的地中海。
人民宫下面山坡,建有白色楼台和曲道,半山腰处,有一围碧水清池,水天相连,池中游弋着红金鱼。对面山坡上溪水潺潺,有的细如涓滴,有的势如瀑涌,至坡底汇成白浪,更使人民宫显得怡雅,充满生机。如今,人民宫已成为阿尔及利亚人民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场所。迎宾厅用作展厅,当年布迈丁总统的钢琴房已成为首都艺术展厅。园内空旷地,是半圆形古罗马样式的阶梯石台,为宫内露天剧场。每逢节假日,人民宫内灯火通明,鼓乐喧天,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亦是西北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它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提议修建的,因此被命名为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这座可同时容纳10 万人作祷告的清真寺坐落在摩洛哥首都西部最大的海滨城市卡萨布兰卡,距首都拉巴特90 公里。由于当地濒临大西洋,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冬暖夏凉,阳光充足,气候宜人,因此成为建寺的理想好地方。
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承担了工程的设计任务,并于1987 年8月11 日破土动工兴建。经过3。5 万名劳工和技术人员的日夜修建,终于在1993 年8 月30 日竣工并开放,总投资达5。4 亿美元。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给庄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几分生机。寺内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四面墙壁上镶出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大厅内铺着红地毯,拐角处巧妙地摆放着一些精品饰物,在高达20 米的巨型水晶吊灯的照耀下,更显得整个寺院富丽堂皇。再加上22 扇铜制大门像肃立的卫士,散布在寺院内的1000 个大小不一的喷泉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宫女,使进入哈桑二世大清真寺的信徒仿佛置身于华丽的王宫之中。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总占地面积9 公顷。寺区面积为2 公顷,长200 米、宽100 米、高60 米,共分4 层。底下两层面积近2 万平方米,是男人小净和祈祷的场所;中间一层面积为3550 平方米,专供妇女祷告之用;最上面一层是活动屋顶,只要按动电钮,寺顶就会在几分钟内自动开启,阳光便直射寺内。200 米高的宣礼塔,可通过楼梯或电梯直达其上,塔尖还装有激光设备,夜间设备打开后,35 公里长的耀眼光束为穆斯林直指伊斯兰圣城麦加的方向。
寺内还设有会议和演讲厅、博物馆、面积